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二12~週四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三峽汽車暴衝事故/「路怒症」導致三峽衝撞悲劇?醫師一語打醒:修養差就是修養差

發布時間:2025/5/21 13:01

異動時間:2025/5/21 13:36

記者林廷宇/綜合報導

新北市三峽區北大國小19日下午發生重大車禍,78歲余姓老翁駕車衝撞停等紅燈的機車及正在過馬路的學生,釀成3死12傷的悲劇。由於他事發前疑似與機車騎士發生糾紛,網路上不乏聲音猜測他可能患有「路怒症」。精神科醫師李俊宏則發文直言:「修養差就是修養差」,「路怒症」這種說法不僅缺乏醫學根據,還可能造成社會責任的錯置。

78歲的余姓老翁駕車失控,網路上不乏聲音猜測他可能患有「路怒症」。(圖/翻攝畫面)
78歲的余姓老翁駕車失控,網路上不乏聲音猜測他可能患有「路怒症」。(圖/新北消防局提供)

精神科醫師、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臉書發文指出,所謂「路怒症」(road rage)並不是精神醫學中的正式診斷項目。他批評這個詞其實是對社會行為的一種「病理化處理」,容易讓人誤以為暴力駕駛是一種精神疾病,而非個人品格或行為修養的問題。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進一步解釋,攻擊性駕駛行為,通常是在道路壓力與情境下被誘發,其背後可能牽涉到支配、權力失衡、情緒衝動等心理反應。他也舉例表示,「會逼車、在車上放球棒的人,其實在其他社交行為上也不會太有修養」。

李俊宏強調,目前並無充分的研究證據支持「路怒症」是一種獨立病症,精神醫學也未曾將其列為診斷項目。他認為,修養差就是修養差,創造一個名詞,好像讓事情合理化,但實際上只是讓「責任模糊化、資源錯置。」以病名包裝行為偏差,容易讓外界產生錯誤理解。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也補充,根據目前少數研究,「路怒」與某些特質如男性性別、藥酒濫用、認知衝動控制障礙、創傷背景有關,且多見於年輕族群,與高齡者的關聯性較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