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金錢的確能買到快樂!放心花錢在這8件事 專家:不用內疚

發布時間:2025/5/27 15:54

記者邱梓欣/綜合報導

泡沫經濟與政策更動都牽動著我們荷包的鬆緊,我們也常聽見「金錢買不到快樂」,讓大部分人過著每個月算著薪水苦撐的日子。對此,幸福專家魏斯(Jessica Weiss)認為,大部分人的消費方式錯誤,她列出了「8件事物」,認為把錢花費於此不用感到內疚,甚至可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幸福專家魏斯列出花費「8件事物」可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示意圖/Pixabay)
幸福專家魏斯列出花費「8件事物」可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示意圖/AI製成)

據CNBC報導,魏斯表示「有策略地花錢」的確可以提升幸福感,尤其花費在這「8件事物」上,更能帶來持久且真正的快樂。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參加現場音樂演出
魏斯認為,和一群人一起歡唱,大腦會釋放催產素(Oxytocin )和腦內啡(Endorphins),進而產生社會學家杜爾克海姆(Émile Durkheim)所說的「集體亢奮」(collective effervescence),會明顯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創造出歸屬感,效果會持續數日。

二、全新體驗
魏斯表示,即使是微小的新鮮體驗,也會促使大腦釋放多巴胺(Dopamine)。所以即使是逛從未逛過的市集、嘗試新的指甲油顏色,都能讓生活變得更豐富、更有層次。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花錢買時間
有句諺語是「時間就是金錢」,比起花錢買物品,不如「用錢買時間」。例如偶爾聘請清潔人員、訂外送餐點,魏斯認為這不是奢侈偷懶的表現,而是對心理健康的投資,能有效減緩覺得時間不夠用的壓迫感。

四、投資於人際關係
據哈佛大學長達80多年的研究顯示,比起財富名聲,親密關係更能預測一個人的幸福感。一次與好友共進的晚餐、一張回家探親的車票,這些都是牽起與他人親密關係的連結,是為情感儲蓄帳戶所做的投資,未來會持續帶來「情緒股息」。

五、對他人慷慨
魏斯表示,相較於給自己花錢,把錢花在別人身上時,會讓大腦的獎勵迴路(reward circuit)更加活躍,對此,科學家稱其為「助人者的快感」(helper’s high)。因此,當你幫助弱勢時,都能感受到溫暖愉悅的情緒。

六、小確幸
大腦偏好「多次小刺激」而非「一次大刺激」,每天花費小金額累積的快樂,比起一次砸重金的快樂更多。這些不起眼的日常小確幸,其實才能幫助大腦形成固定的期待滿足,建立快樂節奏。

七、違反直覺的新挑戰、新學習
魏斯認為,具有挑戰性的體驗,例如跳進冷水池、完成艱難登山行程,或是學習困難的新技能,都能帶來深刻持久的成就感。「努力得來的快樂」會啟動大腦中掌管成就感的迴路,是被動享受所無法取代的。

八、提前規劃
提前預訂行程,能創造三重奏般的享受。從預約起就擁有「期待的喜悅」,進行時則有「當下享受的愉悅」,結束後則有「回憶的幸福」。一場假期會從安排行程的那刻起,開始感受幸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