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二12~週四12】
李明賢 黃揚明 徐弘庭 羅旺哲【鄉民監察院】完整版20250722
楊皓如 顏博志【好厝抵家】完整版20250718

掉髮族注意!中醫師揭「3類」常見禿頭原因與對應治療方式

發布時間:2025/7/22 10:20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照鏡子時,是否發現髮際線不如以往茂密?或每次洗頭後,排水孔總堆滿掉落的髮絲?睿鳴堂中醫診所徐瑋憶中醫師指出,常見掉髮類型包括圓禿、產後落髮、雄性禿等,並提供中西醫觀點與調理建議,供民眾參考。

圓形禿:壓力大造成「鬼剃頭」

圓形禿又被稱為「鬼剃頭」、「油風」、「班禿」,特色是突然出現明顯圓形或橢圓形的光禿區,常見於年輕族群,與情緒壓力息息相關。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西醫治療多以頭皮注射或塗抹類固醇為主,較嚴重者可能需搭配照光或局部免疫療法。不過若壓力源未解除,往往無法根治。

中醫則認為這類掉髮與「肝鬱氣滯」有關,壓力導致肝氣無法正常疏泄,進一步造成氣血循環不良,使頭髮失去養分。可依症狀使用加味逍遙散酌加丹參、赤芍等藥材來疏肝解鬱、活血化瘀,並針刺太衝、內關等穴位,有助調節情緒並改善局部氣血循環。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產後落髮:氣血虧虛影響生髮

女性在懷孕期間因雌激素分泌旺盛,頭髮多處於生長期;產後雌激素驟降,大量頭髮進入休止期,常於產後3至4個月開始明顯落髮,一天掉髮量甚至可達300根。西醫認為這是自然現象,約6-9個月會自行緩解。

徐瑋憶醫師則認為,「肝藏血,髮為血之餘」、「腎藏精,其華在髮」、「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生產過程會耗損肝血與腎精,若產後休息與營養補給不足,更易導致氣血兩虛。建議可使用八珍湯補益氣血,搭配針刺下三皇穴補腎、足三里補胃氣,有助減緩掉髮並改善頭痛、腰痠等虛損症狀。

雄性禿:遺傳+體質問題 中西醫雙路徑處理

雄性禿的典型表現為髮際線後退、頭頂稀疏,常伴隨髮絲變細,與遺傳有關,發生年齡可能在20歲以前,多數集中在30-40歲之間,男女皆有可能發生。

西醫治療選擇包含口服藥物、外用生髮水與植髮手術,但部分藥物可能對男性性功能有影響,女性若懷孕使用,更有畸胎風險。

徐瑋憶醫師則認為雄性禿多與「血熱」、「濕熱」相關。若經常吃油膩、甜食或飲酒,易產生濕熱體質,頭皮會有油味、出油多,此時建議使用清熱利濕的藥方。若常熬夜、情緒暴躁、愛吃辣,則屬血熱型,常伴隨搔癢與脫屑,需用清熱涼血的方式處理。另可搭配針刺百會、四神聰、本神穴等穴位來幫助疏通頭皮經絡,延緩落髮進展。不過此類體質不宜過度進補,以免化熱加重掉髮。

專業評估+日常保養 才能真正抗掉髮

不論是哪種類型的掉髮,建議盡早前往合格中醫診所進行體質與病因評估,針對個人狀況調配中藥及搭配針灸,避免誤信偏方而延誤治療時機。

徐瑋憶醫師也提醒,日常保養不能忽視:

  • 洗髮選擇:選用成分單純的洗髮精,避免使用過熱水溫,以防毛囊損傷。
  • 吹髮距離:吹風機與頭皮至少保持10公分距離,避免熱傷害。
  • 減少染燙:染燙會破壞髮質與頭皮,應盡量減少。
  • 飲食均衡:切忌激烈節食,如只吃水果或喝水減重,會導致營養不良進而掉髮。
  • 少吃油炸甜辣:減少刺激性食物,避免毛囊阻塞。
  • 睡眠充足:11點前入睡,有助肝膽經運行與頭髮養分供應。

【延伸閱讀】

夏天暈眩找不到原因?當心是體質惹的禍 中醫點出「兩大類型」

甜食、麵粉惹禍?中醫師教2大方法 改善白帶過多問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6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