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五21~週六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楊皓如 顏博志【好厝抵家】完整版20250801

從規範到情緒調節:心理師親教高敏感兒專注困擾治療技巧

發布時間:2025/8/1 12:00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許多家長帶孩子來諮詢時常說:「他明明很聰明,就是專注力不集中!」事實上,部分孩子並非真正的注意力不足,而是因為情緒和感官敏感度過高。臨床心理師黃閎新表示,這類孩子對環境中的微小變化極為敏感,容易因此影響專注。

高敏感大腦如精密雷達 短時間接收過多資訊

黃閎新心理師指出,想像一下,這些孩子的大腦如同一台超高解析度的雷達。教室裡只要椅子稍微動了一下、同學投來一眼、老師的語氣有變化,內心的「警報系統」便立即響起:老師是不是不高興了、我剛剛有沒有做錯事、同學是不是在笑我、我不想被罵、我不想出糗等等。這種敏銳的感知能力,導致他們同時接收到過多刺激,精神能量被大量消耗,進而出現分心或注意力難以集中。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情緒焦慮讓思緒無法專注 延遲思考和行動 

此外,黃閎新心理師提到,高敏感孩子的思緒常像電腦同時開啟10幾個分頁,記憶體瞬間爆滿,造成思考與行動的延遲。這些孩子並不是懶惰或愛發呆,而是內心被焦慮與擔憂包圍,思緒混亂難以聚焦。若此時大人僅僅用「專心點!」或「快寫功課!」等話語提醒,反而容易加重焦慮,讓孩子感到挫折與無助。

第一時間不要責備 需先安撫情緒

黃閎新心理師提醒,協助高敏感孩子的關鍵並非強化規範,而是先安撫與穩定情緒。家長或老師應先幫助孩子學會放鬆: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 深呼吸練習:指導孩子用緩慢深呼吸讓身體平靜,降低自律神經緊繃。
  • 情緒命名:幫孩子說出焦慮來源,無論是擔心被罵、害怕犯錯或被嘲笑。
  • 肯定努力:鼓勵孩子看到自己的付出,而非僅著眼於結果。
  • 轉移注意:引導孩子把焦點放回當下活動,而不是外界評價。

當孩子感受到「我的緊張被看見、被理解」,那顆敏感的「雷達」就能逐漸放鬆,不再時刻警戒。唯有在安全感建立後,他們才能真正集中注意力於眼前的任務,並發揮出應有的能力。

訓練放鬆 高敏感與專注力也可相容

黃閎新心理師指出,高敏感孩子在面對多重刺激時,大腦杏仁核的反應較為活躍,這與焦慮及過度警覺有關。這種大腦反應雖能幫助他們洞察細節,但若無適當調適,就會妨礙學習與生活。臨床上常見的建議是結合行為介入與放鬆技巧,協助孩子逐步調整內在反應。

理解與陪伴 針對情緒需求擬定策略

黃閎新心理師建議,對家長與老師而言,與其一味要求「專心」,更重要的是理解背後的情緒需求。可嘗試以下方法:

  • 創造安靜環境:減少過多干擾,如噪音或頻繁的人際注視。
  • 給予明確指令:把任務分解為小步驟,避免孩子陷入焦慮。
  • 建立預測性:讓孩子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降低不安感。
  • 情緒陪伴:與孩子對話,幫助他們學習情緒調整技巧。

專注力背後為情緒管理 家長耐心引導是關鍵

高敏感孩子表面看似心不在焉,但其實是在與過度的感知與情緒抗衡。黃閎新心理師表示,當大人願意給予理解、協助情緒安撫與專注力引導,孩子才能逐漸從「被環境淹沒」的狀態中脫困,重新專注於當下,並發揮自己的聰明與潛能。

【延伸閱讀】

2歲小孩愛說「不要」快氣炸?心理師授5招助爸媽穩情緒 溫暖陪伴孩子成長

心情不好就想暴吃「熱量炸彈」?營養師教你破解「情緒性飲食」的惡性循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7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