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8/15 11:00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近日,隨著國內連續性的降雨與高濕度環境,多處地景出現蕈類異常茂盛生長的現象,引起社會關注。根據臺北榮總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1986年至2024年的統計數據,國內因誤食有毒蕈類而導致的意外中毒事件,佔所有植物及蕈類中毒案例的8%至9%。這些中毒事件多發生在每年的五月至九月,這段期間正好與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公布的雨季時間吻合。
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楊振昌教授兼部主任指出,在眾多中毒原因中,以民眾自行於野外採摘,並將有毒蕈類誤認為可食用品種的情況最為普遍。其中,外觀與可食用品種極為相似的綠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是國內最常被誤食的有毒蕈類。此外,也有相當比例的中毒個案,因未能保留剩餘的食餘檢體,以致無法確切辨識所食用的毒蕈種類。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蕈類形態多變,外觀與可食用菇類相似者眾多,臺灣已知的毒蕈種類亦逾六十種。坊間流傳有關毒蕈辨識的各種說法,例如「顏色鮮艷者為毒蕈」、「具有菌托或無蟲蛀者有毒」、「接觸銀器會變黑」等,實則缺乏科學依據,亦非毒蕈獨有之特徵,易造成錯誤判斷。近年來,網路平台與行動應用程式(App)紛紛提供植物與蕈類之影像辨識功能,甚至結合人工智慧與群眾資料庫進行即時判讀,對於生態教育與科學普及具有一定價值。然而,這些辨識工具仍存在多重限制,例如照片角度、光線條件、菇體生長階段不同,皆可能導致誤判。即便是專家,也須依據完整的型態學特徵與分子鑑定資料,才能準確判定種類與毒性。因此,無論科技輔助工具多先進,皆不可作為採食野菇的安全依據。民眾切勿因好奇、誤信外觀或仰賴手機App辨識結果,而擅自採摘、烹調或食用任何不明來源的蕈類,以避免造成嚴重甚至致命的健康危害。
毒蕈的有毒成分十分複雜,且所含毒素種類通常不只一種。毒素除了存在於特定蕈類品種之外,還可能因生長環境、時間、季節等外在因素,而出現毒素種類以及含量上的變化。主要的毒素類型,依影響的器官系統可大致分為腸胃型、神經致幻型、肝損傷型、腎損傷型、肌肉毒性型及過敏溶血型等,由於毒蕈毒素通常無法經加熱烹煮去除,因此一旦食入,極有可能產生程度不一的毒性危害。以下就較重要的中毒類型、毒蕈品種、可能毒素種類以及發作時間簡要說明如下: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衛生福利部暨臺北榮總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李凱如護理師兼專責諮詢師提醒,毒蕈中毒臨床表現相當多樣,可能造成腸胃道、神經系統、肝臟、腎臟或血液系統之損傷,部分毒素潛伏期長、不僅具有延遲發作的特性,毒性亦強,且尚無特效解毒劑。因此及時辨識危險、早期處置及適當轉送,為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的關鍵。
緊急處理原則:
建議立即就醫的情形包括:
【延伸閱讀】
野生菇類別亂摘!食藥署示警「這2種毒菇」常被誤食 傷害遍及全身
AI算力終局戰電力?能源ETF本周飆10% 法人:AI泡沫化指標看能源效率
連12配0.1元!「月配黑馬」00900今最後上車日 這檔市值型ETF年化配息率飆9%
高息ETF大甩賣?它「連12次配息沒縮水」遭國家隊出清上千張 這7檔一同挨刀淌血
國民黨主席的清談大賽
NONO涉性侵未遂遭判2年半!上訴二審出庭現身了 來去匆匆沉默不語
輝達進駐北士科受阻!經長龔明鑫表態「不介入」 已備好多個替代地點
台積電擴展美廠晶圓聚落!美股四大指數同步小漲 台積電ADR衝漲2%急墜翻黑
漲價潮還沒退燒!自營商認錯回補記憶體三雄 手捧14億力挺台積電「累積連買19天」
記憶體太嗨!八大公股狂賣華邦電 5.8億資金出走擋不住火燙走勢
主力連滾帶爬?鴻海旗下這檔「連5天收黑」 噴出3億殺量淪弱勢股王
9月營收2034億元創新高!三大法人反手重砍電子五哥「它」1.7萬張 提款24億離場
AI大餅太香了!貝萊德、微軟、輝達三強聯盟 斥資1.2兆收購AI資料中心巨頭
「再不出現,你就完了」周杰倫開嗆魔術師好友 傳牽扯上億元財務糾紛
三大法人進貨時間到!大手筆砸33億補貨「它」7.6萬張居冠 南亞科、鴻海也是口袋名單
社宅包租代管5.0上路!全台總戶數突破10萬 弱勢租屋、長者換居加碼補助
法說會行情失效?外資大刀砍向台積電提走103億 出清電子五哥2檔各破萬張
熱錢回流電子股!載板三雄唯「它」未獲調評 外資豪砸25億元捧買逾1.5萬張
樂天桃猿闖進台灣大賽!三本柱僅廉世彬上場應援 禹洙漢、河智媛缺席原因曝
矽光子軍團出擊上攻!這封測龍頭廠「傳訂單滿到明年」狂噴7% 光聖翻黑吞下連5跌
被虧「股東跑光光」!貨櫃三雄「它」驚現一日行情 今慘遭投信砍貨...股價跌破季線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