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Rina 立信雙星【好厝抵家】完整版20250822

政府廣告要不要做?如何做?

發布時間:2025/8/28 17:25

文/鄭自隆(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退休教授)

最近立法院正忙於追加預算的朝野協商,其中包括媒體的宣傳費,沒錯,政府現在已成為台灣最大的「廣告主」,中央與地方合計的宣傳費用,遠高於房地產、電玩、化妝品、保健品的廣告費,因此就有人質疑政府廣告的合理性與必要性,要不要做?若是要做,應如何做?

行政院近日推出2支主題為「職涯補給站,雙就業雙照顧」的影像廣告,其中一支以路跑來描述家庭與工作雙重壓力。(圖/「行政院政策影音站」YT)

說成「政府廣告」或「政府宣傳」是不精準的講法,用學術名詞來說應該叫「公共服務資訊宣導」,英文稱public service announcement,簡稱PSA,從這名詞可以瞭解,政府做的廣告應集中在民眾所需要的資訊告知,而不是形象廣告,當然政策訊息的告知,若滿足民眾的需求,好感度就會轉移到機關或首長的形象上,這是自然的外溢現象,很多地方政府的觀光旅遊廣告,除了可增加地方觀光收益外,也會為縣市首長加分。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政府廣告的主要目的是公共資訊告知,如防疫、防詐騙宣導、地方或國際觀光推廣、地方農特產品行銷、及社會福利政策、繳稅、或是普發現金一萬元等的資訊傳遞,均能透過專業的傳播機制來溝通,沒有溝通,再好的政策都成了罔然。

政府廣告的刊播還有一個周邊效應,就是支持文化產業,尤其是媒體產業,2025年從開春以來,廣告量如雪崩,很多電視台老闆說,從事電視幾十年,從沒如此崩壞,廣告量反映市場榮枯,當日用品、汽車、房地產紛紛從電視廣告撤退,代表消費景氣嚴重衰退,若是取而代之的是電玩廣告,更是社會警訊,呈現青少年成了繭居族,只活在手機世界,不與外界往來。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電視產業唯一的收入就是廣告,電視和Netflix等外商OTT娛樂頻道不同,電視有新聞、綜藝、戲劇、文教、體育等綜合性內容,提供我們和外在真實的世界連結,尤其是電視新聞,代替我們去看去聽,我們沒去中東,但知道以色列在加薩的惡行,我們沒去華府,但知道川普大帝正在執行他的商業帝國主義擴張,輾壓無力對抗的國家,電視給我們完整的資訊養分,從知識到娛樂,而OTT頻道提供的卻是只有娛樂的偏食;因此當電視成為「慘業」時,政府廣告的挹注自有其文化的意義。

當然也有人認為政府廣告常是餵養特定媒體,但政府廣告招標都經過評選,而評選必須有外聘委員,外聘委員未必聽機關的,所以要「豢養」特定媒體有其難度,要得標必須有完整企畫書,以及會簡報會說服人的帥哥美女;但這還不夠,有些每年都有的案子,如頒獎典禮,或固定廣告發稿,去年得標若表現不好,今年承辦單位一定不敢再委託,以免自找麻煩,所以留下口碑很重要,打著「特定媒體」招牌未必有幫助,沒有三兩三的服務本事可成不了「特定媒體」。

政府廣告很多看起來卡卡的,甚至不知所云,這是廣告內容的問題,而不是媒體通路的選擇出錯,政府單位對宣導案都有一些迷思,以致執行後的結果功能不彰。

第一迷信創意,認為廣告就是要有創意,錯了,廣告的目的是「效果」而不是「創意」,廣告不是娛樂消費者,而是「賣東西」,奧美廣告公司創辦人歐格威David Ogilvy的名言,我不期待你喜歡我的廣告,而是希望你買我的商品;好看但賣不了東西的廣告,就是爛廣告。

政府的公共服務資訊和民眾生活息息相關,訊息就要單純簡潔,不用多餘的包裝,試想「普發現金一萬元」的廣告需要玩創意,花大錢找網紅或林志玲來代言嗎?當然不需要,只要簡單幾個字告知就可以了,甚至不必花廣告費,新聞播出後民眾自然就會口耳相傳,換言之,民眾高涉入感high-involvement訊息,根本不需要花俏的創意,多餘的創意反而成為訊息的干擾因素。

有些政府廣告還有一個很糟糕的迷思,就是「貪多」,主其事者認為廣告塞入越多訊息,內容就會越豐富,長官就會越喜歡。

最近行政院有2支內容一樣但畫面呈現不一樣的影像廣告,主題是「職涯補給站,雙就業雙照顧」,其中一支以路跑來描述家庭與工作雙重壓力,廣告說政府可幫你內部補給資源,減少外部負擔,讓你重新出發,接著字幕出現「雙照顧,長照服務,多元陪伴照顧、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再繼續跑,字幕又出現「雙照顧,育嬰留停津貼增加,友善托育、彈性工時」,旁白接著說顧老育兒雙管齊下,ending字幕是「長幼我們都照顧,銀髮就業有幫助」。

另外一支內容類似,但畫面雜亂無章,櫃台、推車、熊熊玩偶都有;這兩支片,即使反覆看都不會抓到重點,更不會瞭解政府到底可以幫上甚麼忙,廣告為什麼不集中火力講一件事,如好好的說明如何「友善托育」,或是「彈性工時」如何申請,30秒塞一堆,沒人會記得。

行政院另一支主題為「職涯補給站,雙就業雙照顧」的影像廣告,櫃台、推車、熊熊玩偶都有,畫面雜亂無章。(圖/「行政院政策影音站」YT)

除內容外,網路也成了另一種迷思,認為手機使用時間遠多於看電視,而廠商企劃書提出的Fb、Instagram、google曝光量都高達屬百萬,似乎效果奇佳;但不要忘了,報紙只有3家,電視就數十個頻道,但網路上每個自媒體都是一個獨立頻道,頻道數何止百萬,所謂曝光量只是出現的次數,被點上機率微乎其微,上述行政院雙就業雙照顧的廣告在YT就只有3千餘人點看,但買電視廣告只要累積GRP達5,就會有超過百萬人次看過。

政府廣告投注應集中使用本土媒體,包含電視、報紙、雜誌,和本地規規矩矩經營的新聞網,外商google、meta每年從台灣挖走6百餘億元的廣告費,嚴重壓縮本地媒體的經營空間,政府廣告不必給外商錦上添花,請給本地媒體雪中送炭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