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二12~週四12】
王淺秋 謝寒冰 葉元之 徐弘庭【鄉民監察院】完整版20250903
每周一周四_政治讀新術

數位分潤平台:要蘋果、給芭樂

發布時間:2025/9/3 16:00

文/鄭自隆(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退休教授)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近日要召開「國內產業與大型數位平台共榮發展」會議,找來電視學會、衛星電視公會、廣播同業公會,討論數位發展部研擬的《台灣優質媒體共同收費平台》機制。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近日要召開「國內產業與大型數位平台共榮發展」會議,討論數位發展部研擬的《台灣優質媒體共同收費平台》機制。(示意圖/Unsplash)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近日要召開「國內產業與大型數位平台共榮發展」會議,討論數位發展部研擬的《台灣優質媒體共同收費平台》機制。(示意圖/Unsplash)

媒體業者抱怨的是辛苦產製內容,被meta、google等跨國平台廉價使用,並刮走每年約600億的廣告費,嚴重壓縮業者的生存空間,因此要求立法強制跨國平台議價分潤,但數發部端出的卻是要另闢舞台,建立付費平台,向台灣讀者收費,協助跨國平台規避商業責任;數發部劃錯了重點,內容業者要的是蘋果,官方卻塞給芭樂,離譜至極。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芭樂果然上不了拜拜的桌面,數位發展部的《台灣優質媒體共同收費平台》,且不說「優質」二字和其滑稽,難道不參加的媒體就不優質了?其規劃的內容是平台建置及維運由政府出資,日常營運交給民間NGO執行;這衍生第一個問題,若真的成立,這個NGO團體不用負擔任何營運成本,就一躍成內容業者的武林共主,影響力超越個別公協會,這個NGO要如何選任?擺得平嗎?武林紛爭,政府要涉入?

數位分潤平台草案預計邀請「支援平台」,有fb、Line、Thread、google,以及PTT、Dcard。問題2:草案未提及支援平台功能,也未說明分潤平台和支援平台的拆帳機制,沒得拆帳,人家幹嘛和你攪和,撥分儲存空間和頻寬給你,再說現在meta、google幾乎獨佔市場,為什麼要自我矮化為「支援平台」?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草案規劃的費用是每位訂閱者每月收費300元,短期目標是訂閱者1萬人,中期目標是10萬人,長期目標是100萬人;這是規劃者在冷氣房遙想的唐吉軻德式數字,台灣人打開手機隨時有免費新聞可看,有人會願意每月花300元去訂閱嗎?規劃的人應該先做市調打聽,很多極具新聞深度的報紙雜誌,都有數位訂閱,而且已經推了好幾年,訂戶卻很難破萬,向讀者收費可行嗎?再說這個數位分潤平台真的壯大了,直接排擠的就是系統台與MOD,這可不符合傳播生態平衡的原則。

如果讀者不付費就看不到新聞嗎?不,草案說畫面會出現3秒鐘蓋版廣告,廣告消失後,仍然可以閱讀新聞。這個設計好玩了,YT的蓋版廣告有5秒10秒,大家都能忍受,誰會在乎一砸眼的3秒,用3秒換300元,值得。

供應內容的媒體如何分到錢?草案說每月依照每位訂閱者的點閱紀錄,分別結算,這沒錯,被看得越多的媒體,想當然應該分到越多的錢,但草案接著說「如果A使用者一個月點閱3則新聞,每則新聞可以分到100元」,「如果B使用者一個月點閱300則新聞,每則新聞可以分到1元」,新聞被看得少或沒人看,分到的錢越多?這種規劃令人不解。

草案還自豪說「不會將訂閱費放進『大水庫』,以免不肖業者用程式洗流量」,沒有「大水庫」計算,那麼多的支援平台怎麼算?假設X1支援平台有300萬人次,Xn支援平台只有3千人次,而每個平台又包含所有內容供應者的新聞,費用如何拆?再說A使用者也有可能一個月內造訪X1至Xn所有支援平台,以個別使用者的使用率來分潤,不知道分潤程式要怎麼寫? 

數位發展部研擬的《台灣優質媒體共同收費平台》機制,欲建立付費平台,向台灣讀者收費,協助跨國平台規避商業責。(示意圖/Unsplash)

要參與分潤的文章「以具備原創性與真實性的新聞報導為主」,這個規定似乎只限「新聞報導」,評論、特寫、專欄、政論節目都不算?再說「新聞報導」就是新聞學的straight news,是根據新聞事件event的5W-H來寫的新聞,相同的5W-H每家新聞都會很類似,何來「原創性」。

草案還設有「指導委員會」,11席委員中,數發部、資安院、文化部/NCC,合計占3席,似乎數發部與所屬資安院各站1席,兩個平行部級單位的文化部與NCC再來搶1席,真的是很奇怪的設計;而且準官方平台對媒體設「指導委員會」,這是極權國家才會做的事,草案還真敢寫。

內容業者要的是「新聞有價」,要政府挺起腰桿替業者出聲,向跨國平台要求分潤,政府不敢得罪跨國平台,才弄出一個向自己民眾挖錢的挖土機,數發部還很自豪說,這是從科技與商業模式解決,台灣將是世界第一個嘗試「數位分潤平台」的國家。

還有立委說,加拿大、澳洲通過媒體議價法,強硬要求數位平台分潤,造成跨國平台封鎖加拿大、澳洲的新聞,形成閱聽人、媒體及平台三輸局面;真的三輸嗎?在現行體制下,提供內容的媒體從未贏過,怎會輸?任由跨國平台宰割,演算法、分潤,甚至新聞呈現長度、態樣都是跨國平台說的算,如此卑微卻只能分到嗟來食。 

跨國平台若真的封鎖本地新聞,自己會廣告收入銳減,未必討到好處;台灣和加拿大、澳洲媒體生態不一樣,台灣是有線電視密度最高與新聞台最密集的國家,而且民眾對新聞需求殷切,電視新聞頻道永遠收視率領先,跨國平台看不到新聞,閱聽人自然就回流媒體,哪來三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