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六12~週日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每周一周四_政治讀新術

外媒揭台灣半導體「代工仔不做了?」 轉職新身分重塑半導體新秩序

發布時間:2025/9/13 16:01

記者鄧宇婷/綜合報導

台灣長年被視為「晶圓代工霸主」,但外媒最新專文點出,台灣正在悄悄改變定位,不再只是全球的製造基地,而是正積極打造「創新平台」與「合作樞紐」,在全球半導體版圖上取得全新身分。

報導強調,半導體主權已成為各國政府的戰略重點,但若一味走向封閉的在地化,反而是陷阱。(示意圖/pixabay)

《外交家》(The Diplomat)刊出評論指出,今年在SEMICON Taiwan國際半導體展中,可以清楚看見台灣角色的轉變:半導體早已跳脫單純的產業輸出,而成為國際科技競爭與合作的核心,直接牽動國家安全、經濟穩定與技術進展。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導分析,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雖遍布各大洲,卻緊密依賴少數幾個關鍵重心:美國主導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與核心IP,荷蘭掌握光刻技術,日本強項是材料與設備,南韓則在記憶體稱霸,而台灣則以先進製程與封裝領域擁有無可撼動的地位。

然而,這種相互依賴也暴露出脆弱性,隨著疫情衝擊、地緣政治摩擦,及半導體對商用電子產品、國防系統、日常生活至關重要,促使世界各國政府更加重視技術自給自足,建立自己的半導體生態系統,但現實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掌控半導體價值鏈的每一階段,因此各國正追求「最低可接受自主性」(minimum viable autonomy),即在必要時,至少能確保關鍵零組件的供應安全。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導指出,SEMICON Taiwan 2025展會再次凸顯,即使競爭白熱化,跨國合作仍是推動半導體技術突破的唯一解方。隨著電晶體微縮逼近極限,產業重心正轉向異質整合(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3DIC、矽光子(Silicon Photonics)等新技術,這些領域(先進封裝與新材料)被視為性能提升的下一場戰役。

對台灣企業而言,這波轉型也帶來新機會。曾因中國產能過剩而在LED、面板、觸控等領域受挫的廠商,正藉由切入封裝與材料重新找到舞台,重新確立國際競爭力。

報導強調,半導體主權已成為各國政府的戰略重點,但若一味走向封閉的在地化,反而是陷阱。真正的韌性來自開放與合作,唯有持續投入研發、站穩技術前沿,才能降低政治風險並保持無可取代的地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