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9/28 07:20
圖文/鏡週刊
侯甚光說,急診科醫師可能都面臨過類似狀況,「會發生一些你無法預期的,或做再多檢查也查不出的狀況,這不是醫師的失誤,但你還是會認為是你的責任。很多急診科醫師都有這樣的心理壓力,有的人撐過去了,有的人撐不過去,就離開了,他不想再過這樣的生活,下班後還要一直去擔心他的病人會不會再回來。」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寫給侯甚光的採訪題綱中,其中一題請他談印象最深的案例。「我回想,記憶中印象最深的從來不是我救了那些人,例如很快診斷出主動脈剝離、病人順利開刀存活,這些是我們該做的,我想不起他們的面貌。我想到的都是悲傷的事,急救失敗,向家屬宣告噩耗時,尤其家屬裡有小朋友,例如媽媽帶著兒女。這當然不常出現,但只要出現,你就忘不掉那個場景,覺得今天整天的精神被抽乾了。」
「這也是有些醫師不願意繼續走急診的原因,太痛苦。」侯甚光說,走上醫療這條路,多少會遇到這樣的難題,例如外科也會碰到開刀後狀況不理想,但急診科的頻率較高,「要適應才有辦法走下去,把情緒轉化成另一種動力,這也是有些醫師想繼續走下去的原因,難過歸難過,他會思考下次如果類似情況,怎麼樣可以更好,就有一點點的機會可以扭轉。」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近年急診壅塞,不少醫師都表示關鍵是「待床」太多,侯甚光也說:「我們經歷過SARS、COVID那種大量病患,都可以承受,但如果病人出不去,壓力就會很大,開始煩躁,病人跟家屬也會煩躁。」
出不去,指急診後有些病人需住院,卻沒病房,只能繼續躺在急診室等。這得說到疫情期間護理師過勞形成出走潮,各家醫院為了留護理師,紛紛降低「護病比」,以降低護理師工作量,也提高照護品質。為了維持護病比,護理師不足時,病房就關床。
然而,生病的人口沒有減少,普通病房關床後,病人紛紛轉到急診室,排隊等病房。普通病房有護病比,急診室沒有,於是各大醫學中心的急診室紛紛塞爆,甚至有病人躺在急診室地上被急救。
侯甚光說,急診科醫師通常不怕病患大量湧入,「你叫我一個班看5、60人,我吃得下來。但,如果我一上班,身上就先背了20個待床病人,壓力會很大,要先認識這20個病人,他現在是什麼問題、待會兒有什麼問題、今天要解決什麼,也要聯絡後續治療,還有,家屬不知道什麼時候來,還要向家屬解釋病情…」
「過程中還會一直有新的病患進急診,我要同時處理新的病患。如果急診室的床不夠躺,我還要思考這些躺床的人誰可以先回家,要冒險讓他回家,因為萬一有狀況,我要負責任。」
急診壅塞堵住的不僅是病人,也包括醫師的身心
無解嗎?其實,躺在急診的病人們,有一部分並不急迫,「例如有些治療是定期的,可是,他擔心到時醫院沒病床,就先到急診室說不舒服,先卡位。他們應該等候醫院的通知,但有些人就是想要快。」反倒讓真正急迫者躺好幾天都無法住院。
有些則是各科醫師禁不起病人哀求,只好說:「不然你先去急診室等。」侯甚光說,對此,北醫已開始管制,「如果病人是自己來急診室,無話可說,但如果是各科醫師建議病人去急診室,只為了比較快住院,卻沒有急迫性,我們會紀錄、監測哪個科一直把病人轉過來,然後檢討,因為病人應該在家等,除非病情有變化。」
侯甚光說,沒有一個方法能立刻解決急診壅塞,「很多人期待做了某件事就獲得立即改善,其實沒辦法。假設現在是60分,很多人認為達到90分才能解決問題,但60分到65分也是一種進步,不能一直放任它壅塞。」
因為急診壅塞堵住的不僅是病人,也包括醫師的身心。
林譁誠在雙和急診工作11年,今年也出走到了醫美診所。離職後最大收穫是太太懷孕,上個月還帶爸媽出國玩,「這幾年都沒好好陪他們。」而且,他整整瘦了10公斤,不是靠醫美抽脂,純粹就是壓力減輕,不必再倚賴「亂吃」紓壓了。
林譁誠提到自己在雙和急診時,會被當成「服務業」,對他來說,感覺不太受尊重,「因為我們是用know-how(知識)在救人,病人卻跟我說『你服務很好』,我臉上笑笑但心裡想問:『那你要不要給我10%服務費?』」
轉入醫美界後,林譁誠順利將「病人」改口為「客人」,但有個習慣一直沒改掉,就是每個客人進來,他都會起立。護理師問他原因,他回答:「對客人比較尊敬。」其實這是他在急診間留下的反射動作,「今天有可能家屬或病人對我不爽,就衝進來了,我站起來比較可以行動,看是需要run(跑)還是fight(對抗)?」
被打過嗎?「被打是沒有,但有一次是我找對方單挑。」啊?「病人等住院床位等太久,但這個我也沒辦法解決,他罵三字經,後來就吵起來了。」
林譁誠說,每天一踏進雙和急診的門,就有8、90個病患累積在診間,「病人哀號、小孩在哭、機器在叫,在這種環境下,連續12小時,很容易讓醫師跟病人或家屬起衝突。」
治療病人時常談身心靈,可是誰來照顧醫護的身心靈
林譁誠有感而發,「醫院治療病人常常在談身心靈,可是誰來照顧醫護的身心靈,我們自己要去調適。而且住院醫師(階段)才有勞保,出事的話,整個家唯一的經濟支柱就沒了。」
林譁誠雖轉入醫美產業,可是跟他約在雙和急診訪談時,他可以在一堆嘈雜聲音中,敏銳地聽到「急救室」廣播,那代表著所有當班醫師若手邊沒有大狀況,盡可能到急救室支援。
廣播的聲音相當微小,即使提點了也難以辨認。林譁誠延伸地說:「所以我們看病也不會慢慢看,必須非常專注、迅速地判斷和處置,才能把握時間去照顧下一位病人,因為我不知道後續會不會突然來一個大傷。急診人就是這樣,不像其他科一個診間就是自己一個,我們是一個team,急救室有病人的話,我們就衝上去,一起打團體戰。」
現在,林譁誠每個月在雙和急診還是保留了6個班,問他原因,他說:「急診魂嘛!」如果發生大傷或戰爭,他一定還是會跑回雙和。
急診魂是什麼?他毫不猶豫回答:「熱血!」「救人!」
農損逾3.3億!花蓮災情占99%成最大災區 屏東第二名佔1%
「麒麟臂」合力救災!高國輝、羅國華返鄉花蓮家園清理 喊話:希望家鄉早點走出來
配息調升刷新高!高息ETF「年化配息率逾6%」周三最後買進日 4檔ETF本周除息一表看
勝負已分?《美麗島》民調藍支持者最挺郝龍斌「可增加社會對國民黨支持」
高雄愛河一早見浮屍!五福橋晨跑民眾嚇壞 警打撈釐清身分
救災廚餘一大桶!村裡70名老人卻啃饅頭3天...鄰長心痛求助:大家都在餓肚子
旗山父女血案!雙雙倒臥車內身中刀傷 公司負責人重傷女兒身亡
鏟子超人看過來!行政院提醒「救災4部曲」:謝謝關心花蓮的大家
信義區買房掏空積蓄「無錢裝潢」 網羨:信義區勝過一切裝潢…
普發現金1萬元要來了!「99.4%民眾一定會領」三大超務實用途曝光
國際銅價飆高!這檔受惠連拉2根漲停...噴4萬張登量價雙增王 華新科「獲利狂增25倍」入榜
掩蓋屍臭?大甲21歲女枯瘦脫皮死房中!鄰居驚悚曝「屎尿味→樟腦味」
不要靠近河岸!馬太鞍溪恐「形成第二個堰塞湖」 V形缺口持續下切...專家憂潰壩
今年已生成20個颱風!中秋節又要迎雙颱?專家:醞釀發展中
越漲越買!自營商砸62億加碼台積電 再捧10億力挺鴻海、東元AI結盟
印度造勢大會爆踩踏「36死58傷」死者含8名孩童...總理莫迪哀悼
頭家開講/逆旅拓荒者 富野集團董事長 劉清郎
身價2.9兆!全球第20大富豪竟是「台灣女婿」 自豪師大校友
醫學系退燒?「一科系」成出路廣新金飯碗 入行月薪6.3萬輾壓全台
深度報導/熱血是怎麼冷卻的 急診體制病危下的醫師出走潮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