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禹菡 立信微美之心【好厝抵家】完整版20251003

花蓮堰塞湖恐二次蓄水 李鴻源示警「2隱憂」:非人力可控

發布時間:2025/10/3 07:54

記者曾奕語/綜合報導

早前樺加沙颱風外圍環流帶來豪雨,引發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光復鄉成為重災區,造成多人死傷。災後各界投入救援,不少志工化身「鏟子超人」協助清理,暖舉感動國人。不過,水利專家、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提醒,當地地質條件相對脆弱,若再發生豪雨或地震,恐會形成第二次的堰塞湖,後續仍存在災害隱憂。

空勤總隊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2日飛向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執行緊急減災工程可行性評估。(圖/取自臉書/內政部)
空勤總隊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2日飛向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執行緊急減災工程可行性評估。(圖/取自臉書/內政部)

李鴻源1日在網路節目《下班瀚你聊》指出,依目前掌握的數據,堰塞湖現有水量約600萬噸,即使全部流出,河川仍有能力消化。他透露,水利署正在處理一段長達1800公尺的堤防缺口,只要盡快修補完成,眼前的風險就能大幅降低。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他也提出兩大潛在危機。第一是颱風帶來的豪雨,因目前堰塞湖左側山壁結構脆弱,若再遇強降雨導致山壁崩塌,原本的缺口可能被堵塞,再次形成新的堰塞湖,並繼續蓄水,造成二次威脅;第二則是地震風險,他直言,「不幸中的大幸是目前沒有地震」,但只要出現規模5弱以上的地震,仍可能引發山壁崩塌,再度形成堰塞湖。

李鴻源解釋,堰塞湖形成與否與地質結構密切相關,花蓮此處兩側山壁先天不穩,因此未來仍可能重複發生,「會發生堰塞湖的地方,它永遠在這個地方發生,因為跟兩邊山壁的地質結構有關係」不過他也表示,目前應該沒有立即危險。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災後修復進度,他透露,相關單位已採取太空包等方式進行災區修復,至於能否完全避免後續災害,他直言只能盡力補起堤防缺口,並持續清理淤泥,讓居民早日恢復日常生活,但未來颱風是否來襲、雨量多少,仍是「人力無法掌控」的變數。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