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六12~週日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每周一周四_政治讀新術

鏟子超人救災累壞「尿變咖啡色」 醫揭橫紋肌溶解症風險:快補水休息

發布時間:2025/10/4 17:19

實習記者何宜蓁/綜合報導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引發光復鄉災情嚴重,不少熱心民眾化身「鏟子超人」投入救災。然而,有志工在社群分享,連續挖土一天後返家陷入昏睡,醒來發現尿液呈現咖啡色。醫師與疾管署官員提醒,這可能是橫紋肌溶解症的警訊,必須提高警覺,志工在災區就算忙碌也一定要記得補水。

杜承哲醫師呼籲鏟子超人們務必隨時補充水分,不要硬撐,該休息就休息,避免腎臟受損。(示意圖/photoAC)
杜承哲醫師呼籲鏟子超人們務必隨時補充水分,不要硬撐,該休息就休息,避免腎臟受損。(示意圖/photoAC)

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溢流災情爆發後,許多民眾投入災區重建工作。隨著救災持續進行中,不少志工陸續反映身體不適,包括尿色變深與全身肌肉痠痛、極度疲倦等。對此,杜承哲醫師在臉書發文指出,這些都是橫紋肌溶解症的症狀,呼籲鏟子超人們務必隨時補充水分,不要硬撐,該休息就休息,避免腎臟受損。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杜承哲醫師也提到,網路上或許有酸民對志工的付出說風涼話,哪怕有人因救災傷了腎臟,甚至可能被質疑「擺拍」,但比起這些負面言論,守護自己的身體才更重要。他進一步解釋,橫紋肌溶解症並非一定會直接導致腎臟損壞,有些患者後續腎臟功能能恢復,但這並不代表身體沒有留下潛在傷害,仍需重視後續調理。

疾管署署長羅一鈞則指出,橫紋肌肉溶解症最常見的原因是「肌肉過度使用」或劇烈運動,救災時長時間搬運、鏟土,與跑馬拉松、長途行軍一樣,都屬高強度肌肉勞動,特別容易造成小腿肌肉受損。他提醒「鏟子超人」一定要「多喝水、及時休息」,尤其是平時較少運動的人,更不宜一時熱血過度勞動。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羅一鈞補充,目前正值流感流行期,加上災後需提防鉤端螺旋體病,這兩種疾病在少數情況下也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症,但通常會伴隨發燒等前兆症狀。他強調,臨床上若志工直接出現重度橫紋肌溶解,最主要原因仍是「肌肉過度使用」。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