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好厝抵家】

美債垮台在即?「去美元化」或成全球流行 各國央行加速撤退

發布時間:2025/10/9 20:15

記者陳献朋/綜合報導

近來黃金價格不斷寫下歷史嶄新高點,與此同時,紐約聯準銀行(New York Fed)代表世界各國央行持有的美國公債規模已降到2012年8月以來最低,引發關於海外投資人是否願意繼續持有美國主權債務及其他美元計價資產的強烈疑慮。

紐約聯準銀行代表世界各國央行持有的美國公債規模已降到十幾年來最低。(圖/unsplash)
紐約聯準銀行代表世界各國央行持有的美國公債規模已降到十幾年來最低。(示意圖/unsplash)

路透社分析師麥基佛(Jamie McGeever)撰文指出,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官方外匯存底(Cofer)」報告的近期數據顯示,海外市場對美公債及美元資產的需求仍舊穩定。這兩組數據可謂衡量美國資本流動與全球外匯存底的「黃金標準」,但是它們的發布時間卻有顯著落差——最新的TIC資料只到7月,而最新的Cofer資料則僅截至第二季。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紐約聯準銀行的最新數據顯示,其代表外國央行持有的美債總值為2.78兆美元,創下2012年8月來的最低紀錄,僅僅兩個月就減少了1300億美元。

而過去1年半以來,紐約聯準銀行託管的外國央行美債規模高點出現在今年3至4月,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提出「解放日」(Liberation Day)關稅政策引發的市場波動高峰時間一致。從該指標來看,外國央行此後就大幅度地降低對於美國公債的興趣,然而TIC及Cofer資料卻顯示了不一樣的結果。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新TIC資料顯示,7月外國央行淨買進的美國公債達171億美元,摩根大通(JP Morgan)分析師指出,這令今年前7個月的淨買進規模達到38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約40億美元。同時,從最新的Cofer資料中則能看出,排除美元大幅貶值的影響後,今年第二季各國央行其實是美元儲備的淨買家。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分析師估算,該季度各國央行買進的美元計價證券規模略高於500億美元,相較於全球12兆美元的外匯存底和29兆美元的美國公債市場,這樣的金額其實不算高,但仍顯示出儲備管理機構對於美國公債的持續需求,也證明了「去美元化」理論並不正確。

「去美元化」論點主張,受川普多項政策及美國財政狀況惡化的疑慮影響,全球正減少持有美元計價資產,不過事實證明,雖美元匯率大幅走弱,但海外市場對於美股與美債的需求依舊穩定。

儘管如此,TIC與Cofer報告畢竟具時間落差,自夏季以來,市場需求可能已有所改變,尤其發生在美元走弱時期,和以往各國央行被迫出售部分美國公債以籌措資金來穩住匯率的情況大不相同。

標準銀行(Standard Bank)的G10外匯策略主管也在本週的報告中指出,託管規模快速下降值得警戒,恐意味著各國央行近幾個月來對於美國公債和美元已經明顯降溫。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