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六12~週日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每周一周四_政治讀新術

台灣首個自製衛星啟航!福衛八號飛向太空 帶動「這2檔航太概念股」起飛、台灣太空夢正式升空

發布時間:2025/10/11 10:20

 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

台灣太空里程碑再添新頁。國科會宣布,由我國自主研發製造的「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福衛八號)首顆衛星FS-8A,已於8日晚間自新竹國家太空中心(TASA)啟運,搭載華航777F貨機順利飛往美國洛杉磯,接著將送抵范登堡太空軍基地,交由SpaceX執行發射任務。太空概念股同步升空,仁寶(2324)、緯創(3231)等個股有望迎利多。

國科會宣布,由我國自主研發製造的「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福衛八號)首顆衛星FS-8A,已於8日晚間自新竹國家太空中心(TASA)啟運(圖/國家太空中心)

總統賴清德特別宣布,福衛八號正式命名為「齊柏林衛星」,以紀念用鏡頭「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已故導演齊柏林。賴總統感性表示,希望這顆衛星能延續齊柏林的精神,從更高的視角守護這片土地,讓科技成為台灣的新雙眼。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福衛八號是台灣首個自主打造的衛星星系,整體計畫規模橫跨十年、共八顆光學遙測衛星,其中六顆具備一米解析度、兩顆更達到亞米級超高解析力。首顆衛星率先啟程,後續將逐年升空,預計2031年完成全系統佈建。相較2017年升空的「福衛五號」,新世代衛星在影像清晰度與觀測頻率上全面升級,讓台灣在全球遙測市場中占據更關鍵的技術地位。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國科會主委兼TASA董事長吳誠文指出,全球太空產業正高速擴張,從低軌衛星通訊、地球觀測到資源探勘,太空經濟已成為新世代的黃金產業。根據預估,至2035年全球太空經濟規模將飆至1.8兆美元。台灣擁有資通訊、精密機械與電子製造的核心實力,應以國家太空計畫為核心,積極累積產學研能量與飛行履歷,為國內業者開啟進軍國際市場的大門。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福衛八號計畫自2019年啟動,歷經六年研製,團隊跨越三任主持人接力推進,完成設計審查、組裝與嚴格環境測試。根據《經濟日報》報導,TASA主任吳宗信表示,這顆衛星的自製率高達84%,包括衛星電腦、電力控制與姿態軌道控制等關鍵系統,幾乎全由國內研發完成,堪稱「台灣製造」的驕傲。計畫並與33個產官學研單位合作,未來若任務成功,將為國內業者技術驗證與國際合作創造更多契機。

負責這趟高風險運輸的華航也扮演關鍵角色。這批總重超過11噸的高敏感衛星與配件,被精密固定於6個貨盤中,全程採高標準避震、溫控與氣壓監測作業。航班特別規劃避開亂流航路,確保衛星在滑行、起飛、巡航及降落階段的穩定安全。華航指出,團隊曾多次承接半導體設備、光刻機與COVID-19疫苗等高價值運輸,並為全台首家取得IATA醫藥冷鏈運輸認證的航空公司。這次護送福衛八號出國,象徵國家科研與民間能量的再度完美結合。

◎《FTNN新聞網》提醒您:本資料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