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六12~週日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每周一周四_政治讀新術

中國下猛藥!0.1%稀土門檻掀全球恐慌 台廠被「卡脖子」:AI晶片恐陷原料危機

發布時間:2025/10/18 12:45

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

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再度陷入震撼!中國於2025年10月突襲宣布「史上最嚴」稀土出口管制,不僅限制原料出口,還將所有含有中國來源成分或使用中國生產技術的產品一網打盡,範圍之廣前所未見。新制將於12月1日全面生效,意味著只要產品中含有超過0.1%中國稀土或涉及中國技術,就必須向中國政府申請出口許可。

中國於2025年10月突襲宣布「史上最嚴」稀土出口管制,不僅限制原料出口,還將所有含有中國來源成分或使用中國生產技術的產品一網打盡(示意圖/Pexels)

這項政策幾乎複製了美國的「出口管制長臂管轄」(de minimis rule),只是中國版本更狠、更細。美方過去以10%或25%的技術占比來界定管制範圍,而北京這次直接把門檻拉低至0.1%,等同宣告只要任何產品「染上中國成分」,不論最終是否銷往中國,都得經中國點頭才能出貨。中國此舉被外界視為逆向版FDPR,正式對美國祭出同樣的制裁武器。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消息一出,全球市場立即掀起巨浪。費城半導體指數在10月10日重挫6.32%,台積電ADR也暴跌6.41%。美國總統川普更在氣頭上宣布,將自11月起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報復意味濃厚。投資圈形容這是一場「供應鏈世界大戰」,衝擊之深恐超越2019年的美中科技戰。

對台灣而言,這波管制幾乎是正面命中,半導體製程中使用的稀土化學品、離子注入材料、磁控濺鍍濾鏡、甚至工業氣體,都高度依賴中國供應。一旦中國收緊出口,台廠生產成本與交期都將拉長;更棘手的是,這些材料即使只佔成品中極微小比例,只要觸及「中國技術或原料」紅線,出貨至美、日客戶也得繞過重重審查。法人直言:「這不只是貿易壁壘,而是實質供應鏈封鎖。」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新制明確列出五種新增受控稀土元素,包括holmium、erbium、thulium、europium與ytterbium,並擴及14奈米以下先進製程、256層以上記憶體晶片與AI研發設備。凡涉及軍事用途與軍工客戶的產品則全面禁止出口。換言之,AI晶片、HBM記憶體與先進封裝產線都可能被迫放慢腳步。

多家法人預期,台灣半導體、封測與AI伺服器供應鏈將掀起原料去中國化浪潮,短期內衝擊恐不亞於美國封殺華為的事件。由於ASML與AMAT等國際設備商的產品內同樣大量使用稀土磁鐵與雷射組件,這些設備運抵台灣後也被中國新法納入約束。業界估計,短期內晶圓廠可能需重新評估供應商結構,尋找替代來源,如美國MP Materials等稀土供應商股價因此暴漲。

外界普遍認為,中國此舉意在報復美國先前的AI晶片出口限制,並藉此掌握全球半導體原料話語權。專家警告,這場稀土管制戰恐持續數年,若各國無法在短期內重組供應鏈,AI、晶圓與先進封裝產能都可能遭到嚴重拖累。台灣雖具備技術優勢,但在原料依賴上仍難以完全脫鉤,0.1%規則或將成為未來科技產業的最大不確定風暴。

 

◎《FTNN新聞網》提醒您:本資料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