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六12~週日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每周一周四_政治讀新術

鄭麗文光復節談歷史 批民進黨「台灣主權未定論」是荒謬愚昧謊言

發布時間:2025/10/25 12:15

異動時間:2025/10/25 12:16

記者方炳超/台北報導

今(25)日是台灣光復節,準國民黨主席鄭麗文今天表示,從《開羅宣言》到《中日和約》,確立了台灣在戰後的法理基礎,也證明了民進黨的「台灣主權未定論」是何其荒謬愚昧的謊言。台灣的光復,是千萬生靈經歷戰火塗炭才換得,這八十年來,我們先輩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才有今日我們所享受自由與繁榮的果實,我們不能不敬畏歷史、珍愛和平。

鄭麗文。(圖/資料照)

鄭麗文上午在臉書貼文,表示80年前的今天,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終於飄揚在台北的天空。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在台北公會堂、現中山堂舉行日本投降典禮,正式終結了日本在台灣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因此有了今天我們共同紀念的台灣光復節。沒有抗戰勝利,就沒有台灣光復。八年抗戰是人類歷史上最艱苦卓絕的戰爭之一,中華民族不僅是為了生存而戰,更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為同盟國的勝利做出巨大的犧牲與貢獻。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鄭麗文說,抗戰的勝利,不僅是中華民族命運的轉折,更改變了亞洲的歷史走向。抗戰的勝利讓亞洲各國從日本軍國主義的鐵蹄下解脫、不再受到戰火的蹂躪;西方帝國主義在亞洲的殖民壓迫,也在二戰結束後宣告終結。可以說,抗戰暨二戰勝利不僅是邁向世界和平的起點,更是亞洲人民反殖民、反軍國主義的重要里程碑。

鄭麗文表示,曾參與二戰的英國陸軍退役上尉費茲派翠克(Gerald Fitzpatrick)說過,「餘生是中華民國國軍給的」,他生前出版了《Chinese Save Brits-in Burma (Battle of Yenangyaung)》(仁安羌之役:中國人救了英國人)等多本書籍,詳述英軍於1942年4月在緬甸仁安羌遭日軍包圍,在彈盡援絕之際終於被中國遠征軍解救的「仁安羌大捷」歷史見證。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芮納‧米德也在《被遺忘的盟友》一書中指出,正是這個「貧窮、低度開發的國家」孤軍奮戰四年,牽制住日本80萬雄師勁旅;才使同盟國的作戰節節勝利,在歐亞戰場同時反攻。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鄭麗文說,台灣的抗日,早在1895年便已開始。丘逢甲、劉永福、林少貓、簡大獅、莫那魯道、余清芳等志士前仆後繼;八年抗戰期間更有李友邦、翁俊明、林正亨等人紛紛投身抗戰。這些昂揚不屈的戰士都是時代的縮影,標誌著台灣不願向殖民者屈服、始終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

鄭麗文稱,經歷八年的血戰,中華民族才從乙未割台的恥辱中走出,台灣才終於擺脫了被殖民的命運。1943年11月,我國及美、英三國領袖在開羅舉行會議,發表了歷史性的《開羅宣言》,明定「日本應該將竊自中國的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群島歸還中華民國」同時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1945年7月26日,我國及英、美再度聯合發布《波茨坦公告》,明確指出「《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日本即在8月15日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正式簽署《日本降書》,白紙黑字的接受了《波茨坦公告》的內容。

鄭麗文表示,雖然我國因爆發國共內戰而未受邀參與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簽訂,但《舊金山和約》第26條授權戰勝國與日本另訂和約,於是,1952年4月28日,我國與日本即在台北簽署《中日和約》及《照會第一號》,《中日和約》當中敘明日本放棄對台、澎主權,承認台、澎地區人民具有中華民國國籍。

鄭麗文說,從《開羅宣言》到《中日和約》,確立了台灣在戰後的法理基礎,也證明了民進黨的「台灣主權未定論」是何其荒謬愚昧的謊言。台灣的光復,是千萬生靈經歷戰火塗炭才換得,這八十年來,我們先輩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才有今日我們所享受自由與繁榮的果實,我們不能不敬畏歷史、珍愛和平。

鄭麗文說,當今世界局勢詭譎多變,地緣衝突不斷升溫,和平的天空再次蒙上陰影。在台灣光復80週年的今天,讓我們一起向所有為民族生存而奮鬥的先烈致敬。時代的重擔如今落到了我們的肩頭,我們要讓台灣這片土地成為區域穩定的捍衛者、成為世界和平的締造者,唯有如此,才能不負每一吋保家衛國的鮮血和英魂。台灣光復節快樂!願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永遠在這婆娑之洋、美麗之島迎風飄揚。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