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一12~週二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林楚茵 陳柏惟 周偉航 林育卉【政治讀新術】完整版20251027

第一型糖友也能精準控糖的妙招!不藏私大公開!

發布時間:2025/10/27 09:30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凌晨三點,小君從睡夢中忽然地醒來,發現自己雙手顫抖、視線模糊、心跳也異常加快。她意識到,這又是一次悄悄來襲的低血糖發作。

確診第一型糖尿病已經十多年,小君對這樣的情況並不陌生。每天要注射胰島素、隨身攜帶糖果、計算碳水、準備血糖機……這些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最讓她擔心的不只是扎手指與打針的疼痛,而是那些「突如其來」的低血糖,尤其是在半夜,沒有人知道她發生了什麼事。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控糖不只是數字的耐力賽

對第一型糖友來說,生活幾乎是繞著血糖轉。吃飯前要算碳水、打胰島素,吃完後還得觀察血糖,並且每天需要好幾次的扎針量測;運動時要提早預防低血糖,運動後還要再次檢測;即便做足準備,血糖依然可能像雲霄飛車一樣忽上忽下。

「明明今天跟昨天吃得差不多,為什麼血糖量測結果差這麼大?」這句話,小君不知道說過多少次。這種無法掌握變化、只能被動應對的焦慮感,讓許多糖友身心俱疲。日常與外出需抓時間扎針的不便、經常扎針導致手指頭變得粗糙、擔心低血糖而壓抑活動量和避免社交聚會,還得因為自己的關係,讓家人不時掛心所帶來的壓力…長期下來容易產生挫折或倦怠感。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CGM:讓你看見變化、掌握變化

直到某次回診,柏羽診所院長陳柏勳醫師建議她嘗試一個可以持續監測血糖變化的方式—連續葡萄糖監測系統(CGM)。不同於傳統血糖機只能看到當下的血糖值,CGM透過感測器上的軟針,連續監測皮下組織間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可持續顯示血糖趨勢,並透過手機App觀看變化曲線。當血糖過高或過低時,手機App也會立刻發出警報通知。

一開始,小君也只是抱著試試看和觀望的心態。「難道我會因為多那幾條線,就能控制得更好嗎?」但很快她發現,事情的確有了變化。

運動後不再提心吊膽:CGM帶來即時警報

某天下午,她下班後照慣例去健身房上瑜伽課。結束後本想直接搭車回家,沒想到手機發出一則提醒通知:「血糖急速下降中,您的血糖值已低於 70 mg/dL。」這才發現,雖然她感覺還好,但血糖已經開始接近低標。她趕緊在便利商店買了飲料和餅乾補充糖分,狀況也漸漸穩定下來。

「以前等感覺出現,常常已經來不及;現在可以立即收到警報覺得好安心。」小君笑說。

半夜低血糖不再驚醒:CGM給你夜間的守護

最讓她安心的,還是那幾次夜裡的警訊。CGM讓她第一次真正看見,原來半夜兩點到四點,是她最容易低血糖的時段。以前她只能靠模糊的身體警覺和經驗判斷低血糖來襲,而補糖後,也不清楚升糖多少;現在只要打開App,就能看到即時的血糖變化趨勢圖。也藉由這個資訊,也讓她與柏羽診所院長陳柏勳醫師討論後,調整了晚餐與睡前胰島素劑量,夜間低血糖的情況也明顯改善。

CGM不只是監測工具,也帶來生活上安全感

有人以為CGM是一種「高科技產品」,但對小君而言,它是一個貼心的好夥伴,更是一種心理上的支撐感。血糖穩定的那幾天,她不再一天測七八次,不再時刻擔心;她可以放心地安排旅遊行程,也能自在地參加朋友的聚會,不用擔心錯過每一次即時反應。更重要的是,當她開始了解自己身體的節奏、學會觀察血糖與飲食、壓力、運動之間的關係後,她也找回了對生活的掌控權。

控糖過程中,CGM是成為她的重要協助

我們總說糖尿病是一場馬拉松,但這場比賽不是單打獨鬥。無論是糖友本人、家屬,還是醫護團隊,都希望在照護的過程中,不只是避免危機,更能讓日常生活過得安心、有信心。

CGM連續葡萄糖監測系統,不只是醫療上的輔助工具,它也幫助糖友們在每日選擇之間,找到更適合自己步調的生活方式。小君說:「我不求完美控糖,但至少我知道,自己一直在往更穩定的方向前進。」

【延伸閱讀】

血糖變化不只與飲食有關!醫提醒:壓力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別讓低血糖偷襲你!用CGM看見血糖暗潮,即時因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51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