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好厝抵家】

健保補充保費新制惹議!高股息ETF恐遭股民拋棄? 財經作家提醒「做1事」成本更大

發布時間:2025/11/6 21:15

記者陳献朋/綜合報導

衛福部擬明年啟動修法,針對健保補充保費制度進行改革方向,其中影響最大的一項就是股利、利息、租金的結算制,原先是單筆收入達2萬元才會徵收,但新制將改以年度累計的方式進行,一年內股利、利息或租金收入累計超過2萬元,就得繳納2.11%的補充保費。這個新制或許能有效改善健保財務狀況,但也將對投資族群造成不小的影響。

補充保費新制恐讓高股息ETF淪為冷門產品。(示意圖/unsplash)
補充保費新制恐讓高股息ETF淪為冷門產品。(示意圖/unsplash)

對此,財經作家「畢德歐夫」在個人Facebook上表示,若未來修法通過,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靠著領股息過生活的股民們。他說明,台股過去幾年很熱門的高股息ETF以前只要單筆控制在2萬元內,就能避免這個2.11%保費徵收。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畢德歐夫指出,未來高股息商品恐淪為冷門商品,因為無論是季配還是月配,勢必得付補充保費外,配息後也未必能填息,投資此類產品就會有損投資績效。他進一步分析,從賦稅公平的角度來看,一年股息收入2萬元其實稱不上富人,以台股平均股息殖利率4%至5%來計算,只要投資約40萬元,就會有相當的股息,在股市投入40萬通常是小資族而非富人。

畢德歐夫預期,未來各家投信可能會以不配息為方向去推基金或ETF,他還強調,資本利得終究是投資股票的首要考量,高績效才是股民應該追求的,而非高配息。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畢德歐夫也提醒,「如果是很好的公司,不至於為了省補充保費就把股票賣出,因為賣股票要手續費跟證交稅,證交稅千分之三,是用賣出的總價金去乘上千分之三,所以花費的成本必然會大於領股息要繳的補充保費,這點要特別注意。」

◎《FTNN新聞網》提醒您:本資料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