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日12~週一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每周一周四_政治讀新術

諾貝爾獎生醫獎得主羅思曼夫婦與臺大師生深度交流 激盪科研新思維

發布時間:2025/11/9 13:22

2013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詹姆斯・羅思曼教授5日於臺大演講,鼓勵學子隨時保持自我批判的精神。(臺大提供)
2013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詹姆斯・羅思曼教授5日於臺大演講,鼓勵學子隨時保持自我批判的精神。(臺大提供)

圖文/鏡週刊

臺灣大學「宋恭源先生頂尖研究講座」於2025年11月5日邀請2013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美國耶魯大學細胞生物學系主任詹姆斯・羅思曼 (James E. Rothman) 教授蒞校演講。其夫人–耶魯大學知名神經科學家喬伊・赫希 (Joy Hirsch) 教授亦同時應邀發表臺大醫學院院長講座,並與羅思曼教授共同舉行座談會。2位學者透過全日的活動,與臺大師生進行深度學術交流與經驗分享。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詹姆斯・羅思曼教授(圖右)及其夫人–耶魯大學知名神經科學家喬伊・赫希教授(圖中,)參與臺大座談會,共同分享寶貴的科學熱情與人生體悟。(臺大提供)
詹姆斯・羅思曼教授(圖右)及其夫人–耶魯大學知名神經科學家喬伊・赫希教授(圖中,)參與臺大座談會,共同分享寶貴的科學熱情與人生體悟。(臺大提供)

 

臺大校長陳文章(圖左)致贈獎座於2013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詹姆斯・羅思曼教授(圖右)。(臺大提供)
臺大校長陳文章(圖左)致贈獎座於2013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詹姆斯・羅思曼教授(圖右)。(臺大提供)

羅思曼教授的研究因揭示細胞內囊泡運輸的關鍵分子機制而獲諾貝爾獎,被譽為解開細胞內「生命物流」的奧祕。他長年致力於探究細胞內囊泡與細胞膜之間的精確對接與融合過程,對現代細胞生物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宋恭源先生頂尖研究講座」中,羅思曼教授以「突觸傳遞為何如此迅速?」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他生動地指出,相較於細胞生長與賀爾蒙分泌,突觸囊泡傳遞神經傳導物質的速度快上千至萬倍,堪稱「渦輪增壓 (Turbocharged)」等級的極速傳輸。羅思曼教授結合無細胞蛋白質功能重建系統與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詳細闡述突觸囊泡在與細胞膜結合時,如何透過一個由SNARE蛋白、伴護蛋白與鈣離子感受蛋白等關鍵蛋白質組成的對稱特殊結構,實現3階段能量釋放機制,完成極速傳遞。

他更分享最新研究,證實鈣離子感受蛋白在最後的釋放階段扮演著「啟動器」的關鍵角色,同時援引神經性疾病患者相關蛋白質突變的案例予以佐證。羅思曼教授對研究的熱忱感染在場師生,現場氣氛活絡,其講座內容精彩且富有啟發性令與會者獲益良多。

赫希教授則在臺大醫學院院長講座中,介紹她運用「雙人神經影像」揭發人類日常社交互動時所觸發的大腦機制。她指出,例如人在面對真實人臉或視訊中的人臉,以及在認同或不認同某件事時,大腦都會觸發不同的神經反應,體現人腦對不同社交情境的精細編碼。赫希教授的最終目標,是建構一個綜合性的、受大腦啟發的神經網路模型,以應用於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社會交流。

2位教授座談會中以親切的方式與臺大學生近距離交流,分享寶貴的科學熱情與人生體悟。羅思曼教授回憶自身歷程,坦言科學之路充滿挑戰與失敗,但他強調「唯有熱愛才能堅持下去」,並感性表示「若不能當科學家,我不知道還能做什麼。」面對不斷變革的科研趨勢,2位教授也重點討論人工智慧 (AI) 的重要性,羅思曼教授以神經連結圖譜 (connectome) 與AI的結合為例,說明其在模擬神經活化與理解大腦機制上的巨大潛力;赫希教授則鼓勵學生「不要害怕AI,要相信它帶來的價值」,提醒年輕學者主動掌握時代工具。

至於「如何做出好科學」,羅思曼教授強調研究者應隨時保持自我批判的精神,並提醒學生對意料之外的結果要保持開放心態,他幽默地提出一個口訣「TAGFY」—「Troubles Are Good For You」,現場觀眾一度以為這是某項新的科學發現,卻意外成為他鼓勵年輕研究者面對挑戰的座右銘;赫希教授則補充,優秀的研究應能改變人們的想法,且應重視合作與分享,相信自己所提出的問題,並將科學形容為一場持續探索、永無終點的旅程。

最後,2位教授都提醒負責任的重要性,鼓勵學生要對自己負責,並指出好學生也能在挑戰與回饋中幫助老師成長,為現場帶來熱烈而深刻的啟發。

臺灣大學自去年起舉辦一系列「宋恭源先生頂尖研究講座」,將持續邀請國際頂尖學者與諾貝爾獎得主蒞校交流,點燃學術之光。這次活動不僅讓師生近距離領略世界級科學家的風采,更深化國際學術連結,展現臺大推動頂尖研究與全球對話的持續努力。


更多鏡週刊報導
林思銘再爆碩士假學歷爭議 吹哨者抨擊:吃學校豆腐欺騙選民
諾貝爾獎生醫獎得主羅思曼夫婦與臺大師生深度交流 激盪科研新思維
蒙古籍貨輪靠近西部海纜區意圖不明 海巡署全程監控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