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五12~週六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每周一周四_政治讀新術

山腳國小美感教育深植校園每個角落 榮獲教育部113-114年度「校園美感環境再造」特優獎

發布時間:2025/11/17 20:00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教育部為協助學校營造兼顧自然環境、在地文化、學校需求及整體視覺美感的校園,自105年起委託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辦理「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苑裡鎮山腳國民小學融合歷史建築、藺草文化與自然場域,榮獲教育部113-114年度「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全國唯一的「特優獎」殊榮,為苗栗縣爭取至高榮耀,展現本縣推動美感教育、文化扎根與校園環境優化的深厚成果。

山腳國小美感教育深植校園每個角落 榮獲教育部113-114年度「校園美感環境再造」特優獎
山腳國小美感教育深植校園每個角落 榮獲教育部113-114年度「校園美感環境再造」特優獎。(圖/翻攝苗栗縣政府官網)

山腳國小以「百年歷史廊道,編織山腳的藺一片天」為主題,整合校園水生池、入口意象及二樓廊道等場域,透過師生凝聚與設計團隊專業協作,提出具文化脈絡與永續理念的改造方案。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學校內珍貴的「日治後期宿舍群」為地方少見之歷史建築,然原有花架與遮蔽物造成視覺阻隔,減弱歷史建築與教學空間的連結。設計團隊以「減法」為策略,拆除多餘結構、保留木平台,並以港灣意象重新調整平台界面,創造出開放、通透且富教育意義的過渡場域,讓新舊建築得以重新對話,展現校園空間的延續性與深度。

位於校園中央的生態池原本為動線陰暗且不易利用的空間,改造成為與紅磚圓形廣場相互呼應,呈現苑裡窯業的文化紋理,並成為戶外展演與環境教育的重要場域。師生更響應改造理念,運用簡易材料製作水管竹筏、進行水上浮舟等科探活動,使生態池由過往的視覺景觀轉化為具備教學、探索與遊憩功能的「第二教室」,有效提升學生五感體驗與自然觀察能力,充分展現教育部推動的「自然共融×戶外教育」精神。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山腳國小長期推動藺草文化、歷史建築護育與人文素養等校訂課程。本次美感改造更進一步與課程發展連結,並落實跨領域整合的課程實踐,促使山腳國小成為文化教育與空間美感共融的典範。

苗栗縣長鍾東錦表示,山腳國小榮獲教育部「校園美感環境再造」特優獎,此項殊榮不僅為苗栗縣爭光,更是對學校長期深耕美感與環境教育的肯定,也彰顯本縣教育發展的堅實實力。未來將持續鼓勵學校積極參與「校園美感環境在造計畫」,持續推動友善校園環境,逐步優化學習環境,讓美感不僅存在於空間中,更能進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培養孩子觀察、反思與欣賞的能力,打造兼具教育意涵與地方精神的優質校園。

教育處處長葉芯慧指出,縣府長期推動美感教育與多元藝文活動,從校園課程到地方文化,積極讓學生在學習中深耕美感素養,展現苗栗縣藝術教育的深度與廣度。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