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日12~週一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好厝抵家】

內向者常覺得活得累?專家揭露真相:害很多人覺得自己很糟糕

發布時間:2025/11/23 20:00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我們都曾是出生後備受關愛的小寶寶,究竟是從何時開始產生了內向人與外向人的差異呢?為何內向人會覺得活得辛苦呢?

其實,這和包圍我們的「外界」有很大的影響。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小被逼外向 內向孩子常承受的隱形壓力

小學一年級走進校門就開始了「大推外向人」的集體生活。

        「要和大家和睦相處。」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課堂上要舉手發言。」

在校內我們被要求保持應有的樣子,越是活潑開朗又積極的人,越會受到老師或朋友的喜愛。        休息時間如果一個人靜靜待在教室,會被老師問「怎麼不去外面和大家玩?」,在無形中被施加壓力。父母也會擔心在校情況,並叮嚀「你要多和朋友們玩啊」,這對內向的孩子來說是雙倍的痛苦。

老師或父母用「我是為你好」的態度建議做出外向的言行舉止,會讓內向人在不知不覺中感到「這樣的我很糟糕」。

為了不被說奇怪 內向人常需「被迫外向」的社交

「大推外向人」的苦悶感,也反映在朋友關係上。

特別是「交情普普的朋友」聚集的下課時間、社團時間或補習班的休息時間等。

內向人不像外向人能夠爽快回答問題,有時卻得加入氣氛很嗨的閒聊。為了不破壞氣氛,只好附和周圍的意見,拚命做出反應。

      「不想被認為是陰沉的人。」

      「不想被當成奇怪的人。」

因而敷衍應對。

為了理解大家說話的內容而陷入沉思,有時會忍不住露出皺眉頭的表情。或許學生時代曾被認為是「很安靜的人」、「雖然很親切,卻搞不懂在想什麼的人」也說不定。

然而,我的腦中卻是一片混亂,想著「我現在可以說話嗎?」「會不會只有我在說?」「大家是不是對這個話題膩了?」。

內向人絕不是有溝通障礙,而是喜歡且擅長一對一的對話或深入交流,但在學生時期因為不太會閒聊而吃過苦頭的人,會對自己的溝通能力失去自信,覺得「跟我聊天一點都不有趣,真是過意不去」、「好想像那個人一樣配合度高,對談如流」。

此外,在年級升高或升學的時候也是,想要以全新的自己去面對初見面的人,結果變得比平常還亢奮,之後又會突然變得很疲累。因為無法一直持續偽裝自己,從第二次見面之後會覺得和對方溝通是一件麻煩事。

內向者被錯誤定義太久 需要的是心靈喘息時間

內向人不是「安靜的人」,而是「尋求安靜時間的人」。

看似相同,其實意思截然不同。

有些人誤解內向人的定義,會把自己套入「因為我是內向人,所以個性才會既溫順又安静」的內向框架。

若是被「內向型」所束縛,就會將凡事都歸咎於內向並自暴自棄,進而導致自我評價下降。

內向人保有自我的重點是,避免受到太多刺激,定期且充分取得「安靜的時間」,確保內心的空白。如果有「安靜的時間」就能保持內心穩定,有活力地生活。

本文來源:《世界上最溫暖的內向人說明書》,皇冠出版

【延伸閱讀】

不是害羞也不是不會社交!內向者分成4種 先搞懂你是哪一型

專家傳授「尿遁法」等7項密技 內向人也能從容應對社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8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