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預言未來10年40間大學將關門 柯文哲揭發高等教育痛點:政府不該粉飾太平

發布時間:2023/8/12 16:05

記者盧逸峰/台北報導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正角逐總統大位,昨晚更透過影片說明教育改革願景。柯文哲認為,獲得高薪工作或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產業重點是人才,而人才來自於教育,要給老師好的支援,老師才能無後顧之憂教育學生;柯文哲強調,台灣長期未來最重要的事是教育,只有正確的教育升級藍圖,才能讓經濟從依靠人口紅利轉向依靠人才紅利,也才能深化台灣的民主自由,「並讓我們的下一代擁有比我們更好的台灣。」

柯文哲指出,即使補助學雜費也不能避免未來大學會面臨倒閉的命運。(資料照/盧逸峰攝)

柯文哲指出,政府在處理高教困境,很大的問題就是用「鋸箭式」的片段處理,大學面臨的問題,不能在大學看到問題才去處理大學,典型的例子就是人口結構變化,他出生的民國48年,那年大概有42萬人出生;但到了去年,全台灣出生的小孩只剩13.9萬人,因此在少子化的關係下,未來十年大概有40間大學必須關門,但這問題不是今天才發現,其實在18年前就能預測18年後大一會出現怎樣的缺額。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柯文哲也說,政府推出私校大學生一年補助35000學雜費,他並不是反對這項補助,而是認為錢的使用沒有用在刀口上,目前來看,即使補助學雜費也不能避免未來大學會面臨倒閉的命運,現在影響大學招生最大的就是少子化問題,應該要解決沒有學生的問題,而不是粉飾太平。

柯文哲進一步解釋,從短版理論來看,決定一個國家的並不是建中、北一女的高材生,而是能力最差的那10%,若對學生沒有好好的照顧,以後可能就被黑道吸收、作奸犯科,所以人才要讓他流往好的方向,要堵掉會變壞的那個方向,再思考這些人才走到哪會對經濟、產業最有用,這些都是國家教育很重要的觀念。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柯文哲說明,我國用在教育的支出是不足的,公立高等教育經費僅佔GDP0.39%,但OECD統計已開發國家能達到約1%,台灣目前的整體教育支出、基礎教育支出、高等教育支出相對於已開發國家其實是不夠的,造成惡性循環,以致不能有好的人才對企業有競爭力,不能讓企業有更高利潤,也不可能再提高高薪資的工作。柯文哲強調,「年輕人常抱怨說薪資所得太低,其實是教育投入本身經費就不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