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週五21~週六21】
丁學偉 葉元之 楊筑鈞 謝文苑【週五不政經之人民的正義】完整版20241213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三期非小細胞肺癌無法開刀怎麼辦? 放化療後加免疫療法,鞏固療法提升治癒率

發布時間:2024/5/24 09:14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肺癌不但是死亡率第一名,連發生率都擠下大腸癌成為首位,當被宣判罹患肺癌難道就無藥可醫了嗎?新竹台大分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李日翔分享,對病人來說癌症分期太過複雜,事實上病人更關心的是「怎麼治療」與「會不會好」。通常第三、第四期被稱為晚期肺癌,然而兩期的關鍵差異就在於第四期肺癌無法以手術等局部治療方式治癒,而「三期非小細胞肺癌有機會藉由局部治療方式治癒」,例如在標準放、化療之後搭配免疫療法作為鞏固治療,李日翔主任本身就有好幾位病人自2017年結束療程後,至今仍非常健康。

肺癌的首要目標是治癒!

任何人得了癌症都希望能夠痊癒,醫師也不會放棄任何能夠治癒病患的機會。李日翔主任表示,所有的癌症能開刀手術切除就開刀,用手術把肺癌切除乾淨是達到治癒最好治療方式,大部分第一、第二期肺癌病患都應該接受手術切除癌細胞來達到最高治癒機會。如果癌細胞已經遠端轉移至多個器官,完全沒有機會可以開刀,就是大家稱呼的第四期,這時就得使用全身性治療,例如:化學治療、標靶藥物治療或是免疫治療。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些肺癌病患的腫瘤,由於腫瘤太大或是鄰近重要的器官,或是肺部淋巴結受到癌細胞侵犯太嚴重而無法用手術直接切除,但癌細胞也還沒有轉移到肺部以外的器官去。大部分第三期肺癌就會面臨這樣的狀況。有部分第三期肺癌病患仍然有機會以手術切除腫瘤,但對於那些真的無法手術切除的第三期肺癌病患,放射線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是目前唯一可以治癒這類病患的治療選擇。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放化療為第三期肺癌治療基礎 免疫治療掀開癌細胞偽裝面紗

過去第三期肺癌治療一直以放、化療為主力。李日翔主任提到,近年發現療效不是那麼讓人滿意,有80%左右病患在兩年內會復發,於是再加上免疫療法輔助增強療效,可大幅降低兩年復發率。不過放、化療仍是第三期肺癌治療的基礎,後續的療法皆為鞏固療法,無論是免疫療法或標靶藥物,單獨使用的成效都不夠理想。

第三期肺癌的治療方針根據癌細胞的種類分兩個方向:

1.癌細胞有特定基因突變:這些病患的癌細胞對免疫療法的治療效果不好。但是在放、化療之後加上對應突變基因的標靶治療,目前國際上已有幾個大規模相關研究正在進行,成果很值得期待,預計近期應該會有結果。

2.癌細胞沒有特定基因突變:放、化療之後可以考慮加上免疫療法作為鞏固療法。

免疫療法到底是什麼?李日翔主任解釋,癌細胞不是身體正常的細胞,免疫系統在正常情況下應該把癌細胞當作外來物質要消滅它,但癌細胞會想辦法躲起來,用面紗蓋住,讓免疫系統無法識別。目前所謂的免疫治療就是把這個面紗掀起來,讓癌細胞沒有辦法躲起來,讓免疫系統有辦法找到癌細胞並對癌細胞進行攻擊。

▲新竹台大分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李日翔

三期肺癌放化療搭配免疫療法 有機會提高治癒希望

李日翔主任指出,肺癌治療時,放療療程接近2個月,再同時加上化療,前期真的比較辛苦,不過「醫師、病人大家一起努力,慢慢一起調整,八成以上病人都可以撐過去!」。目前免疫療法雖然療效佳,但仍有幾個問題,首先免疫療法在第三期肺癌目前尚未取得健保給付;此外免疫療法仍然會有可能產生副作用,有少數病患可能會因為免疫系統被過度激發,造成自體免疫攻擊的問題,所以療程中有任何不適,如:疲憊、腸胃症狀、呼吸喘等,都要跟醫師反應。

也有病人會以為肺癌就是要使用標靶藥物,李日翔主任坦言,其實第三期肺癌的標靶治療成效,如果沒有放化療,效果不如想像中的好,而且沒有任何臨床研究能夠佐證標靶藥物在第三期肺癌的效果。標靶藥物通常會放在第四期用來控制腫瘤,但治癒的機率不高,過去的研究也顯示所有病患都會產生抗藥性。而在近十年來癌症免疫療法問世以來,主任有很多病人就在放、化療之後加上免疫治療,療程結束後就找不到癌細胞,達到病理上的完全緩解,也可以說是治癒,並未再用任何其他藥物,至今非常健康。

罹癌一定會心情大受打擊,李日翔主任呼籲,面對肺癌要勇敢、不要心急,不用急著做決定,回家好好睡一覺再好好想想,現在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就是要積極地把握治癒的機會,放、化療十分重要,千萬不要被嚇到,醫師和病人一起努力。

【延伸閱讀】

三期肺癌無法開刀怎麼辦? 免疫治療有望提高治癒機會

「小細胞肺癌」最惡霸! 免疫治療是否能延長存活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180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