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台廠「低軌衛星」欲擴產!存股族最愛「這1檔」想搭星鏈車 今日股價上漲

發布時間:2025/4/28 09:14

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

面對全球衛星網路競賽加劇,中華電信近年積極擴大在高、中、低軌衛星領域的布局。從2023年取得歐洲Eutelsat OneWeb低軌衛星服務的台灣獨家代理,到2024年再與盧森堡SES簽訂中軌衛星代理合約,步步為營打造多層次的太空網路。外界好奇,為何中華電信遲遲未與低軌巨頭SpaceX旗下的星鏈(Starlink)合作?董事長簡志誠坦言,癥結並非技術,而是政策與法規門檻所限。今(28)日開盤中華電信股價立刻見紅,些微上漲0.4%,開盤價127元。

今(28)日開盤中華電信股價立刻見紅,些微上漲0.4%,開盤價127元。(示意圖/Unsplash)

簡志誠近日在媒體聯訪中解釋,積極投入衛星布局的主因,是為了強化台灣網路韌性。若遇上海底電纜斷線危機,中華電信將以微波與衛星頻寬提供備援,確保國內通訊不中斷。他進一步指出,最新投資的Astranis微同步衛星,體積僅傳統高軌GEO衛星的十分之一,卻能將頻寬提升5到10倍,預計最快今年底發射,明年第三季正式上線。「空中的頻寬愈多,網路抗壓性才足夠,這就是我們持續投入衛星領域的原因。」簡志誠強調。

事實上,中華電信早在2011年與新加坡電信合資發射ST-2高軌衛星,服務範圍涵蓋亞洲、印度、地中海及中東,至今已穩定運行逾14年。去年,中華電信再砸約70億台幣啟動ST-X接替衛星計畫,預計2027年升空,延續亞太區域通訊能量。

至於低軌衛星領域,全球目前以Starlink、OneWeb、亞馬遜Project Kuiper以及加拿大TELESAT四強並立。簡志誠透露,中華電信其實與這四家業者都有接觸,其中與星鏈「談了很多年」,但合作遲未成局,主要卡在星鏈在全球各地採取不同的落地策略。由於台灣有明確的電信監理規範,而星鏈傾向不設立地面接收站(Gateway),直接提供服務,這與中華電信希望業者在台灣設立Gateway的要求不符。「如果對方不落地,我們就必須再拉一條海纜線回台灣,這樣太折騰了!」簡志誠無奈表示。

他補充,即便如此,政府也在推動政策鬆綁。數位發展部(數發部)今年2月修正「無線電頻率供應計畫」,首次開放衛星行動通信頻譜與部分固定通信頻段,讓包括Inmarsat、Thuraya、Iridium、Eutelsat、SES,以及Starlink、OneWeb等多達46組衛星系統得以申請落地,為台灣未來引入多元衛星服務鋪路。

不過,從現階段來看,光靠目前與OneWeb合作帶來的1.2Gbps頻寬,仍遠遠無法滿足國家在極端狀況下的聯外需求。「如果哪天所有海纜斷了,只靠這點頻寬一定不夠。」簡志誠直言。因此,中華電信正積極與Kuiper、TELESAT等其他低軌衛星業者持續洽談,希望逐步擴大頻寬,打造企業及民眾皆能仰賴的堅韌網路命脈。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