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7/10 18:00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雙相情緒障礙症(躁鬱症)是重度慢性精神疾病,患者自殺風險較常人高出 15 至 30 倍,自殺長期居其主要死因之一。雖然醫療進步已延長躁鬱症患者壽命,但自殺風險仍不容忽視。以往研究多聚焦整體族群,對不同年齡層的差異探討不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與臺北醫學大學團隊,運用全國健保與死亡資料庫,進行大規模巢式病例對照研究,成果已刊登於《European Psychiatry》(2025)。
研究第一作者林月屏醫師指出,躁鬱症患者自殺風險隨年齡上升而降低,30 歲以下患者的自殺標準化死亡比(SMR)高達 47,為一般人的 47 倍;60 歲以上雖降至 9.5,但仍偏高。值得注意的是,30 歲以下女性自殺風險更達 76.8 倍,需特別關注與介入。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論年齡,自殺前 3 個月內出現憂鬱發作的比例明顯上升,顯示憂鬱症是自殺前期的關鍵因素。40 歲以下族群,失業狀態也顯著提升自殺風險,突顯生活壓力的重要影響。
研究也發現,30 歲以下患者,藥物與酒精合併使用與自殺風險明顯相關;40 歲以下族群,非特定心臟疾病與自殺風險增加有關。中年 50 至 59 歲族群若罹患肺炎,會明顯提高自殺風險;60 歲以上則以焦慮障礙為主要風險因子。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通訊作者郭千哲醫師提醒,治療躁鬱症時,不僅需關注精神症狀,還要評估患者的身體疾病、物質使用與社會經濟狀態。年輕患者應強調工作支持、降低藥酒影響;中年患者則重視心肺疾病與感染管理;高齡者則要積極治療焦慮、憂鬱等心理問題。
郭千哲醫師強調,年齡分層的自殺防治策略極為重要。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制定介入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躁鬱症患者的自殺風險。此研究為公共衛生及精神醫療體系,提供寶貴的科學依據與實務指引,協助更全面推動自殺預防。
【延伸閱讀】
影音書揭秘何謂「躁鬱症」!台灣精神醫學會籲破除疾病迷思 攜手助病友
反罷黃金週白營辦兩場造勢 新竹場侯友宜等藍營首長同場助陣
全員做多!三大法人買超239.53億 外資連2買再撒138億...網笑:不給關稅仔面子
方便花東旅客返鄉投票? 台鐵7月25日至27日間再開加班車
「歌功頌德」漢光演習不能檢討?張延廷:演練戰術過時 真正需要的是無人機艇
綠質疑民眾黨赴災區發物資蒐個資 白稱假消息直言是因這件事
影/Energy喊話五人加歌迷缺一不可! 新專輯成員五行鑽卡曝光
目標價喊上4,088元!矽智財大廠迎ADAS放量 法人喊進看旺到2027
台人蜜月度假勝地驚傳快破產!外債飆破2665億成「中國債務陷阱」受害國
雷雨狂襲松山機場 地面作業兩度喊停、9航班受阻
盼台電員工早日康復 賴清德稱7月是團結月:感謝大家支援災後復原
散戶全跑光?6月股市一指標創新低
求財翻車!男子誤信中古車好賺 遭集團拘禁9日索存摺
黃金跌了!分析師仍看好 要重返「這價位」只欠動力
影/馬來西亞出現「超熱門纜車景點」? 老夫婦誤信「AI宣傳騙」白花六萬旅費
女足淪實驗白老鼠家長泣訴:都怪爸爸沒權沒勢才害妳被學校欺負 教育部宣布重罰台師大百萬
林志潔稱廉政署認證竹市府違法 白營反擊了
川普砸700億美金拚AI霸權!下半年誰吃紅利? 法人押寶「這類ETF」迎政策黃金期
柯文哲延押理由曝光!檢主張臉書貼文有串供之虞 吳宗憲:要證人翻供才合要件
颱風丹娜絲釀全台14.5萬片光電板受損 彭啟明掛保證:不會對環境產生影響「需耗費1個半月清理」
國民黨稱綠營奧步包括「宣布戒嚴」 王世堅轟胡說八道:是你們在恐嚇人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