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楊皓如 顏博志【好厝抵家】完整版20250718

化療後嘴破痛到吃不下? 專科醫教你補對營養助修復

發布時間:2025/7/18 13:00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一名56歲男性,罹患第三期大腸癌,第一次化療後,即出現嚴重的化療後「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三天無法進食,第二次化療,除了化療後口腔黏膜炎且無食慾,恢復期長達2至3週,體重甚至掉了5、6公斤,讓他開始擔憂因營養不良影響後續治療。奇美醫院麻醉部部長陳貞吟醫師指出,不少癌友化療、放療後會出現口腔潰瘍、破皮痛到吃不下,影響營養吸收、體重直直落,甚至撐不到療程結束。

化療常見口腔黏膜炎 這些人風險高

化療引起的口腔黏膜炎是一種化療或化學放療病人常見的併發症,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的紅腫、水腫和潰瘍,常見於接受頭頸部放療、化療或化學放療的病人。根據流行病學數據統計,20%至40%的癌症病人在接受化療後會發展為口腔黏膜炎,特別是接受高劑量化療的病人風險更高。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世界衛生組織(WHO)依照口腔黏膜炎的症狀嚴重度分為五個等級,分別為0級(沒症狀)、1級(紅腫和疼痛)、2級(潰瘍,能夠進食固體食物)、3級(潰瘍,需要流質飲食)、4級(潰瘍到完全無法進食)。情況較嚴重的病人會因為吃不下、痛到無法吞嚥和進食,只要營養攝取中斷,體力會快速下降,很容易中斷療程、拖長恢復時間,甚至影響治療成效。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嘴破五階段 抓對時機補營養阻斷惡性循環

陳貞吟醫師進一步說明,化療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看似是嘴破、吃不下的小問題,但其實是歷經五個階段的「連鎖反應」:從放療或化療造成的組織損傷與活性氧產生(啟動期)、活性氧產生的發炎連鎖效應(信號傳播期)、發炎反應加劇(增強期)、出現潰瘍並伴隨著劇烈疼痛和進食困難(潰瘍期),到最後逐漸癒合修復(癒合期)。由於癒合過程需要時間,若營養補給不足,會讓潰瘍惡化、癒合變慢,甚至反覆發作。因此,越早透過營養醫學補充正確微量元素,就越有機會阻斷惡性循環。

化療影響飲食 對準營養缺口改善口腔黏膜炎

目前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多種營養素(如:維生素C、D、鋅、鐵、胺基酸等)與傷口癒合相關。其中,維生素C不僅是合成膠原蛋白的關鍵成分,有助於組織修復和傷口癒合,也具有強效的抗氧化特性,能中和體內的自由基,減少氧化壓力,降低炎症反應。因此,化療時就能減輕口腔黏膜的損傷,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鋅則是一種重要的微量元素,有助於增強身體抵抗力,減少發炎與感染風險,改善口腔健康。

【延伸閱讀】

害怕癌症化療副作用想試「自然療法」?醫:可作為輔助 但不能取代正規治療

EGFR標靶藥有副作用較低的選擇? 晚期肺癌化療、免疫、標靶藥副作用解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6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