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二12~週四12】
李明賢 黃揚明 徐弘庭 羅旺哲【鄉民監察院】完整版20250722
楊皓如 顏博志【好厝抵家】完整版20250718

不只忘東忘西! 醫揭「失智症新興風險因子」:別忽略聽力與視力問題

發布時間:2025/7/22 19:23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患者逐年增加,如何有效降低「失智浪潮」對家庭與社會的衝擊,已成為全民高度關注的重要課題。台灣失智症協會推出圖文並茂、淺顯易懂的宣導素材—「失智症十大警訊」與「預防失智 現在開始」,幫助大眾掌握失智早期警訊與預防延緩策略。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指出,失智症的警訊不僅是大家熟知的記憶力減退,還包括語言表達困難、理解視覺與空間關係出現困難、情緒與個性改變、逐漸退出職場或社交活動等多項症狀,前期症狀也與所罹患之失智症類型相關。

確診早發型阿茲海默症 積極治療專業協助

61歲李先生3年前確診新冠肺炎後無法勝任原有工作,就醫檢查發現有失寫症及失語症,進一步檢查,確定為早發型阿茲海默症。李先生表示,很慶幸自己在早期階段獲得治療,並來到協會學習照顧自己,參與運動、認知課程,也擔任志工,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更認識同齡朋友,一起努力共行。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徐文俊理事長呼籲,了解失智症警訊,不僅能守護自己與親友的大腦健康,更有助於在社區中辨識到需要幫助的對象、主動提供協助,促進失智友善社會的實踐。

掌握「趨吉避凶」原則 降低45%失智症罹患風險

協會理事王培寧醫師說明,健康生活型態是預防與延緩失智症的核心關鍵,根據研究,掌握「趨吉避凶」原則,可有效降低失智症約45%的罹患風險,同時應從中年就積極採取這些行動。王培寧醫師建議,民眾可從以下面向著手:飲食採地中海和麥德(MIND)飲食;每週維持中高強度運動的習慣、保持社會連結及維持學習、發展興趣等,並預防及控制三高、避免頭部受傷、憂鬱、抽菸與過量飲酒。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意新興風險因子 保護視力聽力、遠離空污

王培寧醫師也指出,此次文宣內容納入近年國際研究關注的新興風險因子,鼓勵保護視力與聽力,並提醒若已有相關問題應積極治療及配戴輔具;降低暴露於空氣污染中,不僅是室外,室內也可搭配排油煙機、空氣清淨機等,提高生活及健康品質。

【延伸閱讀】

失智症不再無解? 新藥登台助早期患者延緩病程、提升生活品質

記憶力變差是老化還是失智症前兆?醫:「這些狀況」可能是失智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6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