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二12~週四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楊皓如 Rina【好厝抵家】完整版20250808

快規劃改道不然要塞爆!公館圓環填平要2個月 交通局:拆圓環可減63%事故

發布時間:2025/9/9 16:56

異動時間:2025/9/9 18:02

記者方炳超/台北報導

台北市公館圓環拆除計畫將在13日動工,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今(9)日出面說明,對於填平公車車行地下道爭議,謝銘鴻表示,圓環中央為鏤空結構,若保留地下道採加頂蓋供車行,需打基椿承重,其深度恐影響捷運新店線頂板安全,且工期長達2年,期間須封閉1至2車道,勢必引爆長久的交通黑暗期;反之,填平僅需約2個月,不僅衝擊較小,還能增加1車道,可較快較有效紓解交通,「如果不填平,就要塞2年!」

謝銘鴻。(圖/方炳超攝)

謝銘鴻也說,公館圓環拆除並非倉促決策,而是長達20年的討論成果,絕非所稱的「先射箭再畫靶」,謝銘鴻也逐一澄清外界的誤解,並強調市府是基於安全至上與專業審議原則下才決定推動正交路口改造,預估可減少高達63%的事故發生!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外界對拆除公館圓環的質疑聲浪,謝銘鴻點出7大誤解,他指出,首先被認為拆除計畫是「先射箭再畫靶」,事實上,討論拆除已超過20年,加上該路口連續7年高居交通事故熱點第一無法改善;過去因原水管線無法遷移,如今水庫接管完成,拆除條件到位,也考量必須降低事故發生率,因此在安全第一的考量下,終於啟動工程。

謝銘鴻也說,有人批評市府「不理會民意、一意孤行」,其實今年5月及7月,已辦理2場地方說明會,亦有議會公聽會交流看法,而在7月17日邀集台大、淡江、陽明交大、海洋大學與交通安全促進會等專家召開座談,另在8月21日也進一步比對民團建議標線調整方案與正交設計方案,經多所大學交通學者與交通實務專家反覆討論,咸認同正交填平方案具有減少63%事故之潛力,遠勝於標線改造的約5至12%,認定「四岔正交填平地下道方案」能一勞永逸改善安全。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謝銘鴻也針對「標線方案即可取代拆除」的說法,進一步說明。他表示,圓環主要事故類型,包括直行擦撞、直行與左轉交織、左轉停等溢流,這些均屬現地地形結構性問題,以前也有多次改善作為難有具體成效,而本次靠標線改善難以治本。而國外研究也證實,在高流量與高機車比例的環境下,標線效益會大幅折減;圓環現地導引線經觀察實測也顯示,汽車越界率達52%、機車65%,按照標線軌跡行駛實際效果有限。

謝銘鴻強調,拆除公館圓環,首要都是為了用路人的安全著想,部分聲音認為「7年僅1起死亡事故,不必拆除」,他認為事故熱點不能僅看A1死亡,公館圓環的A2受傷事故及A3財損事故數量長年居全市之首,即便是輕傷也會造成家庭破碎與社會成本,只要是一次的碰撞,都具潛在發生死亡或重傷的風險,交通部之事故熱點防制亦採CBI為指標,會同時考慮事故「發生頻次」及「嚴重度」。為避免下一個事故發生,交通安全絕無賭注本錢。

對於公車地下道填平一事,謝銘鴻也說明,圓環中央為鏤空結構,若保留地下道採加頂蓋供車行,需打基椿承重,其深度恐影響捷運新店線頂板安全,且工期長達2年,期間須封閉1至2車道,勢必引爆長久的交通黑暗期;反之,填平僅需約2個月,不僅衝擊較小,還能增加1車道,可較快較有效紓解交通,「如果不填平,就要塞2年!」

至於有人憂心正交路口不利行人,謝銘鴻表示,事實正好相反,改造後行人穿越距離縮短23%,同時新增庇護島、擴大人行空間並退縮行穿線,全面提升安全與便利性,行人不會更危險,只會更友善。他強調,市府推動公館圓環拆除,完全基於安全與專業,並持續溝通、不斷驗證方案,盼打造更安全的用路環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