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五12~週六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每周一周四_政治讀新術

民調42%認同柯文哲是冤獄、54%不滿偵辦 !北檢遭唾棄「鏡檢」幫了大忙

發布時間:2025/9/13 07:00

記者陳弘志/特稿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被檢方聲押長達一年,台灣民意基金會12日發表「國人對柯文哲案相關態度」的民調,顯示國人對北檢偵辦柯文哲案的整體表現,在20歲以上台灣民眾有高達54%不滿意台北地檢署的表現,不滿比例過半,只有27%滿意,19%沒意見。不滿意者,比滿意者多出 27.2 個百分點。

過半國人對北檢偵辦柯文哲案的手段無法接受,北檢成了眾矢之的。(圖/民眾黨)
過半國人對北檢偵辦柯文哲案的手段無法接受,北檢成了眾矢之的。(圖/民眾黨)

這項結果顯示,過半國人對北檢偵辦柯文哲案的手段無法接受,北檢成了眾矢之的,是一個嚴重的警訊。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柯文哲案是否為冤獄」的民調方面,也有高達42%同意是冤獄,高於38%的不同意。從民調42%認同是冤獄、54%不滿偵辦,如此一面倒的民調數字,突顯了台灣有過半民眾對北檢辦案充滿了不信任感,司法公正及司法信任度嚴重崩盤。政治干預司法的聯想所引發的政治效應,讓賴清德總統首當其衝。

為何多數民眾認為柯文哲案是冤獄,且對北檢辦案的印象過半認為不好?原因是檢方透過羈押取供,在全案偵結與起訴後,仍繼續以「放人出來會串供」為由,罕見地把柯文哲繼續羈押,為時長達一年,「押人取供、認罪」的手法,引發民眾反感。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政治干預司法的聯想所引發的政治效應,讓賴清德總統首當其衝。(圖/總統府)
政治干預司法的聯想所引發的政治效應,讓賴清德總統首當其衝。(圖/總統府)

除了押人取供之外,柯文哲被收押禁見期間,理應「偵查不公開」的檢方進度,卻離奇地隨著周刊「鏡檢」,每周都有鉅細靡遺的大篇幅報導,所曝光的一面,全是對柯文哲不利的證詞與證物,連隨身硬碟「小沈1500」都能詳實披露,宛如檢方把筆錄攤開給周刊記者抄錄。事後,在起訴書與法庭上,都能證實周刊當初的版本,與檢方調查報告一致,更令人加深印象檢方就是洩密大本營。

無獨有偶,法務部在7月底公布24名一審主任檢察官晉升名單,承辦柯文哲京華城案的林俊言、唐仲慶,和聲押國民黨台北市黨部前主委黃呂錦茹的朱家蓉,恰巧都升官了。雖然檢方矢口否認「政檢媒合一」來打擊政治敵手,但前後諸多的巧合,讓民眾出現心證。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因此質疑,強力抨擊司法不該為民進黨存在、為賴清德服務。賴清德總統近日出席律師節慶祝大會時,對於社會的質疑,公開回應「行政干預司法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來加以澄清,但民眾的猜疑依舊不斷,這問題是誰造成的?難道不是北檢咎由自取。

對於司法改革議題,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曾指出,檢察官代表國家公益,透過政府體系追訴犯罪,並擔任公訴人的角色,因此檢察官配合政府行事,無庸置疑。其中,升官文化對檢察官體制的影響,以及政治力干預的傳聞,甚囂塵上,至今不墜。

姑且不論高層授意,或檢察總長、法務部長要求大案要辦出結果,有時或許是辦案的檢察官單方面揣摩上意,如果檢察官的升官文化一天未解決,各界又如何能期待檢察官本著法律確信、無所顧忌的獨立辦案呢?尤其在當前缺乏外部監督的人事升遷下,聽話辦案可能是升官加薪的捷徑,也無怪乎民調如此呈現民意。

當前,全國有過半民意不滿北檢偵辦,甚至多數認為柯文哲是冤獄,法務部長和北檢讓偵查大公開,卻一直聲稱沒有人洩密,是讓人看不下去的主因。賴總統身為總統,對於檢察官體制改革,與滋生的弊端和正義呼聲,有絕對的責任推動體制內改革,以昭公信,並贏回民心,絕非整件事與我無關,放任檢方積弊繼續蔓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