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六12~週日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好厝抵家】

與賭博成癮同範疇!WHO擬將 「遊戲障礙」納入國際疾病 研究認損害大腦發育

發布時間:2025/9/13 16:32

實習記者何宜蓁/綜合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發布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草案,其中「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被正式納入精神疾病範疇,與 「賭博障礙」 同屬行為成癮障礙。此界定與近年網路遊戲產業發展、社會議題衍生密切相關,而智慧型手機在效能、視聽效果的升級,既推動遊戲產業迭代、滿足玩家沉浸式需求,也成為WHO考慮這一界定的重要背景。

近年來,手機遊戲引發的兒童與青少年成癮問題持續受關注,成癮惡化趨勢突顯。(示意圖/photoAC)

近年來,手機遊戲引發的兒童與青少年成癮問題持續受關注,成癮惡化趨勢突顯。隨著行動智慧技術進步,手機遊戲體驗優化,兒童與青少年玩手遊的時長、頻率顯著增加,部分已出現明顯成癮特徵。根據「科技新報」指出,香港數據顯示,約11.8%學童有網路遊戲成癮問題(男性為女性2倍,超合理範圍3倍),另有12.6%學生有成癮傾向,最嚴重個案連續遊戲60小時。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遊戲成癮的界定標準,ICD-11 明確 「遊戲障礙」 需滿足3大核心特徵:對遊戲行為失去控制(如無法調控時間、借遊戲緩解負面情緒)、遊戲優先級高於學習社交等日常活動、明知有害仍難停止且無遊戲時出現戒斷情緒。且患者需持續或反覆出現這些症狀12個月以上,才可能被診斷是「遊戲障礙」。

研究證實,網路遊戲成癮在大腦神經機制上與賭博、藥物成癮相似,心理和行為層面也符合成癮定義。尤其需警覺的是,青少年大腦發育至18歲後才基本成熟,此階段若長期受類似毒品成癮的高強度刺激,可能對尚未成熟的腦神經網造成不可逆損害。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