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二12~週四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王義川 王瑞德 賴瑞隆 Grace【政治讀新術】完整版20250925

光復鄉洪災慘劇是天災還是人禍?捨身之愛的生死關頭 卻成了台灣災防韌性失靈的縮影

發布時間:2025/9/25 07:00

記者盧逸峰/特稿

9月23日下午,持續不斷的豪雨讓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潰決,大量溪水與土石傾瀉而下,交通要道馬太鞍溪橋瞬間被沖斷、光復鄉市區也很快被大水吞噬,海嘯般的場景頓時在這個靜謐的花東縱谷小鎮上演。截至目前已累積17人罹難、32人受傷,仍有17人失聯,傷亡數字恐再攀升。事實上,政府早在7月就知道堰塞湖存在風險,卻因地處偏遠深山、只能透過監測來研判何時會溢流,直到923山洪暴發的前一刻,僅能靠著告警提醒民眾疏散;另一方面,光復鄉在地疏散也被質疑不夠落實,甚至有許多長輩未及時撤離而遇上滅頂之災。這起洪災宛如是一場典型的「灰犀牛事件」,已發現顯著的風險、發生機會很高,卻未能及時採取行動,最終釀成巨大危害,在光復鄉這個歷史悠久而純樸的小鎮,居民們因突如其來的惡水,霎那間面臨生離死別、留下無盡的悲傷。

光復鄉洪災宛如是一場典型的「灰犀牛事件」,已發現顯著的風險、發生機會很高,卻未能及時採取行動,最終釀成巨大危害。(圖/花蓮縣府提供)

在事故發生當下,花蓮縣府及光復鄉公所已疏散約5千人,同時要求「紅色警戒區」居民全部都得到2樓以上避難,然而當洪水襲來,光復市區仍可見人車穿梭;許多商家甚至還在營業,間接導致民眾受困;當洪水退去後,展開地毯式搜救,才發現許多罹難者都是居住在一樓的高齡長者,他們行動不便,無法及時撤離,最終葬身水中;甚至有居民自曝根本沒收到避難通知,除了令人鼻酸,更顯示疏散工作並未徹底;且面對如此罕見的災難,民眾無法完全建立災防意識,因此更需透過政策來引導民眾趨吉避凶。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泥水與斷壁殘垣中,我們仍看到希望,那是小沂緊抱麵包的安心瞬間、母親推開兒子手的最後大愛、是搜救人龍的堅毅背影。即使洪水無情,仍有這些溫度告訴我們,是時候該團結一心、痛定思痛檢討,別讓光復鄉的悲劇再次重演。救人不僅是現場搜救員的任務,更是整個政府與社會共同的責任。

在救難隊捨身搶救的身影,固然讓人感動,但這次災難更讓全民提高警覺,如何避免光復鄉慘劇再度發生?在緊急救災、災後復原後,徹底檢討台灣災防出了什麼問題,這才是政府最該思考的問題。尤其台灣天災頻繁,除了每年颱風侵襲、更有無法預知的地震災害,兩者交錯下形成的堰塞湖,更為中央到地方都上了一課。地方政府僅靠廣播與簡訊,無法保障最脆弱族群。單有「命令」不等於「行動」,真正的防災韌性必須納入人口結構與社會條件,否則疏散計畫終將淪為紙上作業。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中央透過科學模擬、計算、監測,用盡辦法卻仍無法阻止悲劇,因為馬太鞍溪堰塞湖體量龐大,蓄水量一度高達9千噸,且除了用空路之外根本無法接近;曾有人建議以爆破方式排除隱患,但專家指出,炸藥難以撼動如此龐大的土方,反而可能在下游引發更嚴重、一發不可收拾的災害,換言之政府根本擔不起這個責任,然而颱風季來臨,湖水越積越多、最終釀成悲劇,這種「看得到卻動不了」的窘境,凸顯台灣偏遠山區治理的結構性困境。

在光復鄉道路充滿激流的當下,新北與屏東搜救隊員攜手合作,手牽著手在泥流中排成人龍,牽引彼此將居民拉出險境。(圖/翻攝畫面)

在廢墟與泥沙中,仍閃爍著人性的光芒。居住在光復鄉的六歲女童小沂受困兩日,屋頂幾乎滅頂,母親在網路發文急尋孩子的下落,終於在屏東縣消防局救難小組涉險下,打破屋頂將其救出;屋頂被打開的一瞬間,裡頭傳來微弱哭聲,救難人員成功救出全身覆滿泥沙的孩子,更讓眾人為之鼓舞。送抵收容所後,小沂抓著麵包狼吞虎嚥,那是兩天來她嚐到的第一口溫飽,更讓受災的鄉親們看見生命力與無限希望。

然而另一個令人鼻酸的場景,當黑色泥水快速湧向家園,吳姓男子在洪水中緊握母親的手,不斷大喊「媽媽抓緊!」母親卻在生死一刻推開了兒子,展現出母親最後的大愛。吳姓男子在靈堂泣訴,認為母親應該是不想拖著他一起被淹沒,他更後悔地說「母親吃了太多苦,卻沒能安享晚年。」

在災難來臨的當下,無數生命展現出脆弱而卑微的一面;而救難人員依然挺立,在光復鄉道路充滿激流的當下,新北與屏東搜救隊員攜手合作,手牽著手在泥流中排成人龍,牽引彼此將居民拉出險境;更有無數橡皮艇載著老人與孩子穿過積水街道,或許沒人記得這些英雄的名字,但這些團結、堅毅的背影早已烙印在全國人民的心中。

行政院長卓榮泰與花蓮縣長傅崐萁23日同台出席勘災及會議,多次言語交鋒,媒體捕捉到火藥味十足的畫面,最終甚至不歡而散。(圖/資料照)

當搜救員拼盡全力,政治人物的勘災場合卻火藥味十足。行政院長卓榮泰與花蓮縣長傅崐萁23日同台出席勘災及會議,多次言語交鋒,媒體捕捉到火藥味十足的畫面,最終甚至不歡而散;這並不是個案,從去年開始的修法、提起覆議、釋憲,到今年綠營發起大罷免,朝野交鋒早已不是新聞。如今面臨人命關天的天災,中央與地方若還要互相推諉其詞,終將釀成人禍。

昨晚,甚至傳出民進黨團群組要求釋放對縣府不利、具有殺傷力的訊息,直指綠委王定宇在立委群組內標註行政院秘書長張惇涵、副秘書長阮昭雄、表示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建議,透過媒體、第三方釋出澄清且具殺傷力消息,以利友軍、綠委跟政務人員反擊;民進黨立委林淑芬還建議,哪一村講出來比較具體。林淑芬也回應王定宇的文字訊息,表示「你寫這樣文鄒鄒,可以直接一點」。民進黨團書記長陳培瑜昨日晚間並未否認,僅回應媒體,黨團內的事情給一些時間讓內部討論。

陳培瑜昨日晚間並未否認,僅回應媒體,黨團內的事情給一些時間讓內部討論。(圖/資料照)

國難當前,綠營卻想趁機政治操作,若此為真,總統賴清德口中的「團結」無疑淪為空話。中央與地方應互補,而非互相推責;中央若只示警卻缺乏實質整治,地方若接獲警告卻疏散不力,都是不可推卸的責任。誰該對光復鄉的逝去寶貴性命負責?這不是單純天災,而是治理失靈。

馬太鞍溪洪流沖毀家園,也沖刷出殘酷真相,台灣防災體系如何徹底讓民眾遠離災害風險?政府該思考,能否讓監測不再只是冰冷數據,而化為具體行動?在天災與人禍的夾縫中,不能只留下後悔。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