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二12~週四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Grace 王義川 王瑞德 劉品妡【政治讀新術】完整版20251002

佛祖街重災區仍苦等不到失蹤親人!光復鄉洪災絕非「水淹過就算了」 重建、遷村是更沉重課題

發布時間:2025/10/2 07:00

記者盧逸峰/特稿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重創光復鄉,目前已累計19人死亡,災民如今面臨重建甚至遷村的沉重課題。隨著光復鄉市區逐漸恢復生機,受災最嚴重的大平村佛祖街一帶仍深埋在灰色淤泥中,還有多位失蹤的村民仍未找到。中央真有料想到堰塞湖會造成如此嚴重災情?在堰塞湖溢流之前,內政部長劉世芳曾脫口一句「家門口水淹過就算了」,事實卻完全不是這樣,9天過去了,佛祖街依舊是陷在一片泥海,這裡的淤泥積得比其他地方都深,甚至有民眾仍在苦苦守候失蹤的親人,怎麼可能算了?

內政部長劉世芳曾脫口一句「家門口水淹過就算了」,事實卻完全不是這樣,9天過去了,佛祖街依舊是陷在一片泥海,這裡的淤泥積得比其他地方都深,甚至有民眾仍在苦苦守候失蹤的親人,怎麼可能算了?(圖/花蓮縣政府)

有句話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次花蓮光復鄉在連假前夕遭受重創,洪水與泥石流吞沒了家園,卻喚來十萬人次志工的身影。成千上萬民眾放下原本的旅遊計畫,穿起雨鞋、拾起鐵鏟,義無反顧化身「鏟子超人」,揮汗如雨、滿身泥濘,攻克一間間受創嚴重的民宅,只為幫助素未謀面的災民重拾生活。這份熱血令人動容,但也讓人不得不追問:當全民挺身而出時,政府又在哪裡?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堰塞湖溢流帶著大量的泥沙沖入光復鄉,造成災區的家家戶戶一樓家具、家電都付之一炬,甚至連木板隔間都因長時間泡水而毀壞,得完全拆除,頓時家裡完全清空,幾乎是「家徒四壁」的慘狀。第一階段靠「鏟子超人」以無私的雙手挺住,但接下來的重建卻是更艱鉅的長路,不能光靠熱情,而是如何投入資源、合理分配,讓災民一步步走出泥淖。

光復鄉救災復原工作進入下一階段。救災最前線的總協調官從經濟部次長賴建信更迭為國軍中將出身的政務委員季連成,並由行政院顧問李孟諺則擔任副總協調官。意味著第一階段調度物資、恢復供水、供電以及供油的工作已大致有了成效,光復鄉逐漸恢復生活機能,由國軍體系接手災後重建工作。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救災最前線的總協調官從經濟部次長賴建信更迭為國軍中將出身的政務委員季連成(圖中)。(圖/花蓮縣政府)

根據中央規劃,光復鄉受災的7個村落(大安村、大華村、大平村、大馬村、大同村、東富村、北富村)劃分出責任區,每個責任區由軍方中校階級以上軍官擔任指揮官,全權處理及分配救災兵力、志工、機具調度等事宜,並掌握救災工作進度。聽來井然有序,中央卻也間接承認,前期的調度缺乏統整及效率。

季連成曾擔任2016年美濃大地震指揮官,具有豐富救災經驗,也深獲綠營縣市長信任。他強調,志工人力需要妥善利用,將規畫軍方在火車站用卡車載送、調度志工到需要幫忙的村落,做最有效的任務分配管理,也希望志工接受軍方調度,避免人力浪費也避免災區雜亂無章。

事實上,在光復鄉洪災事件初期,中央與地方合作並不順利,在地立委傅崐萁甚至跟行政院長卓榮泰兩度吵架,讓災民看傻眼;接著,中央與地方竟然都在光復糖廠開設了各自的指揮所,兩者距離僅數百公尺,總統賴清德親自來視察、卻得用打電話的才能聯繫上花蓮縣長徐榛蔚,更凸顯出政府毫無整合協調的荒謬。

同一時間,有大量熱心志工正前往災區,但卻不知從何協助災民;且缺乏官方整合,只能依靠民間自建網站媒合人力資源。但受災老人根本不熟操作網路,志工滿腔熱血,卻無處施力。當民眾感嘆「志工比政府快」,中央與地方政府忙著彼此較勁,卻讓滿懷熱情的志工宛如群龍無首、無處發揮。

光復鄉由軍方中校階級以上軍官擔任指揮官,全權處理及分配救災兵力、志工、機具調度等事宜,並掌握救災工作進度。(圖/總統府)

新任指揮官季連成坦言「過去災區沒有整合好」,如今希望每村指揮官、村長等人負責,志工救援部隊受到統一調派,效率會更好。這番話也應證了先前的缺失,讓災民等候的苦只能往肚裡吞。

隨著災後復原持續推進,市區逐漸恢復秩序,清淤與重建的工作也陸續展開,不少災民可以稍稍放心面對未來重建的課題;但位於受災「深水區」的光復鄉佛祖街一帶仍是一片滿目瘡痍,還面臨可能要遷村的悲傷前景。由於鄰近馬太鞍溪河床,光復鄉大平村、特別是佛祖街一帶,成了這場洪災最嚴重的受害地區之一。

花蓮縣長徐榛蔚向中央爭取設置中繼宅,並研議遷村計畫。她坦言,馬太鞍溪潰堤後河床地勢抬高,縱使溢流口已經阻斷,仍暗藏水患風險,共計有約89戶受損嚴重不堪居住。更令人憂心的是,颱風正在形成,佛祖街周邊恐怕極易再次受災。在這樣的威脅下,原本熟悉的土地,或許再也不適合長久安居。

賴總統曾在災區喊出「現在大家都是花蓮人,沒有分彼此」,這句話很鼓舞人心、也很適合當新聞標題,然而對災民而言,口號終究無法取代行動。(圖/總統府)

賴總統曾在災區喊出「現在大家都是花蓮人,沒有分彼此」。這句話很鼓舞人心、也很適合當新聞標題。然而,當媒體焦點轉移、志工逐漸散去,留下的仍是滿目瘡痍的家園與艱鉅的重建,卻只有花蓮人才能體會其中的沉重。

對災民而言,口號終究無法取代行動,更重要的是穩健與可期的重建規劃是否能落實。政府若繼續陷於政治算計與推諉卸責,那麼「大家都是花蓮人」無疑會淪為空洞的口號;而這場洪災留給人民的,不只是泥濘與廢墟,更是對政府最深沉的失望。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