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禹菡 立信微美之心【好厝抵家】完整版20251003

瘧疾病例達19年同期最高!疾管署:嚴重恐致肝腎衰竭與腦部併發症

發布時間:2025/10/2 15:00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疾管署在30日公布國內新增 1 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患者為30多歲外國籍男性,主要居住地在埃及。今年9月上旬曾前往東非衣索比亞旅遊,返台3日後出現發燒與腸胃不適等症狀。由於發燒持續,且後續伴隨腹痛、關節痛,至醫院就醫後,轉入加護病房。經檢驗確診為感染惡性瘧,目前由衛生單位持續追蹤病情與檢驗結果。

今年境外移入病例 創19年新高

根據疾管署的資料,截至9月29日,國內今年已累計21例境外移入瘧疾個案,為近19年同期最高。個案年齡介於10至60多歲之間,感染地區以非洲為主,共14例,其餘來自亞洲5例及大洋洲2例。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感染類型中,以惡性瘧15例最多,其次為間日瘧5例及諾氏瘧原蟲1例。進一步統計近19年全國通報確診208例,均為境外移入,以非洲地區感染為主,其中病原體以惡性瘧為主。

瘧蚊傳染五大類型 可能引發多重器官損傷

瘧疾是由帶有瘧原蟲的瘧蚊叮咬後傳染給人類的疾病。疾管署指出,依病原體不同,分為惡性瘧、間日瘧、卵形瘧、三日瘧與諾氏瘧,其中以惡性瘧及間日瘧最常見。瘧疾潛伏期約7至30天,早期症狀常與流感相似,包含發燒、頭痛、肌肉酸痛、關節痛、噁心、嘔吐與倦怠等。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患者未及時接受治療,病情可能在數日後進展為週期性寒顫、反覆高燒與大量出汗。嚴重者可能出現脾臟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甚至急性腦病變與昏迷,具有致命風險。間日瘧及卵形瘧還可能潛伏於肝臟,數週至數年後復發,因此治療完成血液期瘧原蟲後,需額外服用普來馬奎寧(Primaquine)進行根除治療,以避免再度發作。

赴流行地區旅遊 應事前諮詢並服藥預防

疾管署呼籲,計畫前往瘧疾流行地區的民眾,應至少於出國前1個月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在出國前、旅程中及返國後持續不中斷服用預防藥物,以確保保護效果。這是降低感染風險的重要步驟。

為降低被叮咬風險,疾管署提醒,旅遊期間應穿著淺色長袖衣物與長褲,並塗抹政府核可的防蚊藥劑。住宿建議選擇具備紗門與紗窗的房舍,以減少蚊蟲入侵機會。這些措施能顯著降低接觸帶有瘧原蟲之蚊子的可能性。

返國後出現症狀 需及早就醫以免惡化

疾管署呼籲,民眾若於返國後出現發燒或腸胃不適等疑似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近期旅遊史及曾使用的預防藥物,以利臨床判斷與治療。早期診斷與正確治療可大幅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

【延伸閱讀】

男子赴西非返台「發燒、喉嚨痛」確診瘧疾 醫:防蚊與預防藥缺一不可

境外移入瘧疾+1 專家籲:出國前至門診諮詢並做好防蚊措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4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