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一12~週二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好厝抵家】

保單忽略關鍵1點「30年保費恐白繳了」 他呼籲做「大體檢」

發布時間:2025/10/6 17:02

蘇哲永提醒家庭應做保單大健檢,若忽略「最高續保年齡」,保單恐會自然失效;示意圖。(Pixabay/Image by Steve Buissinne)
蘇哲永提醒家庭應做保單大健檢,若忽略「最高續保年齡」,保單恐會自然失效;示意圖。(Pixabay/Image by Steve Buissinne)

圖文/鏡週刊

年輕買的保單並非一輩子的平安符!營養師蘇哲永提及,如果保單忽略「最高續保年齡」,可能繳了2、30年的保費,等到自己或家人年邁需要時,卻發現自己「白繳」了,保單會在合法的情況下失效。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蘇哲永近日於臉書粉專「蘇哲永 藍鯨營養師 ft.吞嚥&長照這條路」提及,時常可在病床聽到「媽,別擔心,醫藥費我們有保險」的安慰話語,當以為年輕時買的保單會是一輩子的護身符,不過卻未注意到保單中記載「最高續保年齡」的那一頁。

蘇哲永直指,台灣大多數的「醫療險附約」,意即住院、手術、實支實付的主要理賠來源,其實都是有年齡上限,「最常見的,是到 75歲。有些早期的保單,甚至只到 65歲。」顯示當進入最需要醫療保障的年紀時,那張繳了2、30年的保單卻無發揮功能,而這也是長照路上最多人忽略且讓人心寒的「高齡保單懸崖」。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何有75歲天花板?蘇哲永說明,在2、30年前,台灣人的平均壽命約落在75歲上下,對當時社會來講,「75歲」已經算是長壽的歲數,而過去醫療技術的限制,沒有那麼進步的醫療,因此保單才設計到這個歲數,符合當時對於「終身」的定義。而在那個年代將續保設在相對保守的75歲,是當時保險業為了能確保「永續經營」所採取的共同策略。

「那張舊時代的保單,就像一張來不及更新的地圖。它只是,跟不上我們這個,越來越長壽的時代了。」蘇哲永建議,拿出保單做總體檢,翻到「附約」,找到「最高續保年齡」,及思考保險的意義,若為醫療險就註定在高齡時離開,僅是「青壯年時期」的風險轉嫁。「真正能陪你到老的,是那些有『資產累積』性質的保險,才是你未來真正的『醫療預備金』」。

蘇哲永表示,儘管市面上有極少願意「保證續保至80歲以上」的醫療險,「但它們通常保費極高,且核保嚴格。這需要你主動去詢問、比較。」他認為該文的重點是,「保險,從來就不是買了就沒事。它需要你,像對待家人一樣,定期關心,時時檢視。」

 


更多鏡週刊報導
小心「地瓜+1組合」是偽健康早餐 醫師提醒小心血糖炸彈
低頭族如脖子掛保齡球!20歲女頸椎老化如60歲 醫師教3招保健康
愛喝1健康飲中風機率飆2倍「女性更明顯」 醫師曝1物可緩解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