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六12~週日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每周一周四_政治讀新術

AI晶片營收飆高但錢進不來?陸AI大廠「爆單不爆利」真相曝光

發布時間:2025/10/11 14:50

記者鄧宇婷/綜合報導

中國AI晶片產業今年迎來爆發式成長潮,訂單與營收齊飆,但獲利卻遲遲未見起色。晶片設計服務龍頭芯原股份最新預告顯示,第3季營收創單季歷史新高,仍無法彌補虧損,突顯整體產業「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中國AI晶片產業今年迎來爆發式成長潮,訂單與營收齊飆,但獲利卻遲遲未見起色,突顯整體產業「增收不增利」的困境。(示意圖/pixabay)

根據「第一財經」報導,芯原股份8日公布第3季業績預告,受惠於一站式晶片客製化需求旺盛,第三季營收估達12.84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近79%,創下單季歷史新高。預計前三季新簽訂單金額更達32.49億元,超越去年全年水準。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亮眼營收仍未轉化為獲利。芯原今年上半年虧損3.2億元,公司預期第3季仍將續虧。

類似情況在業界普遍存在。GPU廠商摩爾線程上半年營收大增238.7%,達7億元,但虧損仍達2.7億元;另一家GPU業者沐曦股份第一季營收3.2億元,虧損2.33億元,顯示陸系AI晶片業者普遍受制於高研發成本與利潤壓縮。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國AI晶片訂單7成來自大型網路企業,雖帶動規模成長,但嚴苛的效能與成本條件使廠商難以提高毛利率。再加上先進製程流片費用昂貴、量產規模有限,使單位成本居高不下。

以芯原為例,其主力產品為ASIC(客製化晶片),主要用於邊緣與終端運算,與寒武紀等資料中心AI晶片定位不同,但同樣受制於規模經濟挑戰。

市場觀察,整體AI晶片競爭格局仍未定,未出現明確龍頭。未來產業走向,將取決於大型科技客戶最終選擇扶植的供應鏈體系。

長期而言,業者分化勢在必然。能率先實現量產、與核心客戶建立長期合作的公司,將在新一輪AI晶片洗牌戰中脫穎而出。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