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二12~週四12】
王淺秋 謝寒冰 葛如鈞 葉元之【鄉民監察院】完整版20251015
每周一周四_政治讀新術

6旬婦手麻就醫 竟揪出「心肌病變」?!

發布時間:2025/10/15 13:08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65 歲的李女士則因手麻長年困擾,甚至接受過「腕隧道症候群手術」,後來卻逐漸出現呼吸困難與心律不整。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張藝耀說明,患者經深入檢查並搭配基因檢測,才確診為「成人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沈積症造成的心肌病變(ATTR-CM)」透過治療也逐漸好轉。

罕見心臟疾病ATTR-CM  嚴重恐致心衰竭

張藝耀主任說明,「成人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沈積症造成的心肌病變(ATTR-CM)是少見但嚴重的心臟疾病,由異常蛋白質沉積於心肌所致,會導致心臟肥厚、心律不整及心衰竭。典型徵兆包括「三心」:心律不整、心衰竭、心肌肥厚與「兩異」:神經病變、腎功能異常。雖然病程無法逆轉,但若及早診斷並配合藥物治療,不僅能延緩病情惡化,也可改善生活品質,讓患者維持心臟功能穩定,降低併發症風險。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心房顫動」中風風險高五倍 新一代口服抗凝劑預防血栓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 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林恆旭指出,當心跳忽快忽慢時,血液容易滯留於心房內形成血栓,當血栓隨著血流跑到腦部將會引起腦血管栓塞,會大幅增加中風風險。研究顯示,心房顫動患者中風風險為一般人的五倍以上,且多數中風後難以完全恢復,易造成永久性神經功能障礙。如能積極控制心律搭配使用新一代口服抗凝血劑,將可有效降低血栓與中風風險,維持心臟功能穩定。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年長者疲倦、心悸、頭暈、走路易喘 勿輕忽

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許榮城提醒,心臟疾病並非遙不可及,早期可能僅出現輕微疲倦、心悸、頭暈或走路易喘等症狀,常被誤以為是「年紀大、體力差」而忽略。唯有正視症狀、主動檢查,包括定期量血壓、心電圖及必要的心臟影像,才能有效預防病情惡化,守護心臟健康,降低中風或心衰竭風險。

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及早察覺問題並治療

這些看似微小的日常不適,背後可能潛藏致命風險。亞東醫院副院長林子玉提醒,民眾應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以及戒菸限酒等,並依醫師建議定期追蹤檢查。及早察覺問題並及時治療,往往能大幅降低心臟疾病帶來的嚴重後果,提升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手麻、板機指竟是「ATTR-CM心肌病變」!注意11症狀 現有藥可用已納健保

臺灣心肌梗塞學會年會聚焦 推動急性後期與長期照護新模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44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