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五12~週六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好厝抵家】

過動症女童降低3C使用度 藥物治療搭配運動狀況好轉

發布時間:2025/10/17 18:00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女童小玉從小總是坐不住、多話、難以專心,也常忘東忘西,家長覺得小玉太好動,打罵教導也沒改善,五歲時進行心理衡鑑,經過嚴謹的量表檢測,確認小玉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復健科主任廖宜新與職能治療師陳玫鍈對此指出,在臨床上,規律運動有助於治療過動症孩童!以小玉而言,上小學後漸漸無法配合療育時間,為了讓小玉更專注於課業學習而開始用藥,搭配規律快走運動,降低手機及平板使用度,一年後過動狀況明顯好轉。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動症是慢性且帶來長期影響 需要多元治療

廖宜新主任表示,過動症已被醫界認定是腦部神經疾病,主要是大腦前額葉區域發育異常,神經傳遞物質分泌失調,產生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等行為,通常是慢性且長期影響個人、師生、同儕及親子關係,並造成負面效應,是一種需要多元治療的疾病。

對於過動症,家長可以簡單判斷,包括孩童難以專注在遊戲或工作、無法排隊等待、坐著的場合不適切的移動、話多、講不聽並持續原有的行為等,若有這些情況或對行為有疑問可至相關院所進行評估。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服藥、認知訓練與運動規劃 也能改善過動症症狀

由於小玉六歲要上小學了,比較難配合療育時間,廖宜新主任與家長溝通希望原本不服藥的小玉可以經由服藥,增加注意力、減少躁動、改善衝動行為,但家長擔心服藥會造成食慾、情緒等問題,會像毒品一樣戒不掉,但其實不會,取得家長認可後,小玉開始服藥並配合運動規劃。

陳玫鍈治療師說,團隊除了對小玉進行認知訓練,還規劃小玉每天傍晚快走2000公尺,跳繩10分鐘,透過每一次運動的單次效益,累積成長期效益,並配合醫師處方用藥,家長也參與親職教育、課業學習技巧訓練等,學習如何指導兒童。家長並和小玉約定,平板、手機使用時間不超過30分鐘,一年後七歲的小玉狀況明顯改善。

長時間使用3C產品恐加重病情 家長應謹慎

廖宜新主任強調,服藥能增加注意力、減少躁動、改善衝動行為;規律運動能影響大腦血流,促進分泌ADHD所缺乏的神經傳遞物質。兩相搭配,並適當規範兒童,大部分能有不錯的成效。臨床也發現,孩童在3C產品時間越久,越不能忍受現實生活的緩慢步調,恐加重病情,因此父母需要更有耐心與孩子約定。

【延伸閱讀】

ADHD治療藥物只是輔助 醫:家庭、學校、醫療和早期篩檢缺一不可

別只靠藥物!營養師:每天三餐補對營養 ADHD症狀大幅改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50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