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二12~週四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好厝抵家】

赴廣東旅遊染疫!國內屈公病再增2例 境外移入病例創6年新高

發布時間:2025/10/21 16:10

實習記者何宜蓁/綜合報導

疾病管制署今(21)日公告,國內新增兩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為金門的50歲同住家人。這兩名個案是在今年10月初前往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旅遊,並於10月7日返回金門。返國後,兩人從10月9日開始陸續出現發燒、關節痛及紅疹等症狀,直到10月14日前往醫院就醫採檢後確診。疾管署表示,兩名個案目前均已康復,將持續監測至11月6日。

屈公病感染者會出現突發性發燒、關節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等症狀,約半數患者會出現皮疹,症狀通常持續3至7天。(示意圖/photoAC )

經衛生單位調查發現,由於個案潛伏期間有中國廣東省的旅遊史,因此判定為境外移入個案。該個案的病毒血症期間,主要活動範圍集中在住家。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居住地周邊進行病媒蚊密度調查與化學防治等工作,同時加強附近居民的健康監測,並提醒當地醫療院所提升通報警覺。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疾管署的最新統計,今年截至10月20日為止,國內累計共28例屈公病確定病例,皆爲境外移入。感染國家以印尼16例最多,其次是菲律賓7例、中國廣東省3例,以及斯里蘭卡與孟加拉各1例。疾管署指出,今年累計的境外移入病例數是近六年來同期最高,2020年至2024年同期約介於1至15例。

放眼全球屈公病疫情,疾管署資料顯示,今年迄今全球累計已超過44萬例病例及155例死亡,疫情最嚴峻的地區集中在美洲,尤其是巴西。歐洲方面,法國疫情今年上升,義大利也有本土病例,而法屬留尼旺島與馬約特島的疫情則趨於緩和。亞洲地區,中國廣東省自今年7月疫情爆發以來持續嚴峻,累計已約2萬例,近1週新增2086例。此外,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泰國、菲律賓與印尼等國家也持續有病例報告。非洲的模里西斯共和國及肯亞等國亦發生病例。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疾管署說明,屈公病主要是透過帶有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傳播,潛伏期約為2至12天,在發病前2兩天至發病後5天是可傳染的病毒血症期。感染者會出現突發性發燒、關節痛或關節炎(常見於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等症狀,約半數患者會出現皮疹,症狀通常持續3至7天。特別要留意的是,新生兒、65歲以上的長者以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者,都是感染屈公病後易併發重症的高風險族群。

儘管近期國內氣溫已逐漸轉涼,但白天的溫度仍適合病媒蚊活動與生長,疾管署呼籲民眾,應加強住家內外的環境整頓,確實清除積水容器,落實「巡、倒、清、刷」的四步驟,以避免病媒蚊孳生,降低屈公病、登革熱等蚊媒傳播疾病的感染與傳播風險。

同時,計畫前往中國廣東省或其他屈公病流行地區的民眾,務必在當地做好個人防蚊措施,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有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液。若在入境時出現發燒、四肢痠痛、頭痛、肌肉痛、骨骼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向機場檢疫人員告知;回國後一旦出現相關症狀,則應儘速就醫並持續落實防蚊措施,主動提供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等資訊,以利衛生單位能夠及早通報、診斷及治療。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