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五12~週六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每周一周四_政治讀新術

防詐卻濫殺無辜!連「普發現金」帳戶都凍結 政府該檢討了

發布時間:2025/11/15 07:00

記者陳弘志/台北報導 

詐騙持續猖獗,10月單月全台遭詐總金額持續懸在新台幣60億元之上,政府為打詐通令銀行鎖住可疑銀行帳戶,卻屢屢傳出升斗小民的帳戶遭誤鎖,且解鎖困難。近來行政院普發現金1萬元,更爆出多起行政院轉給國人的1萬元帳戶,也被列為警示戶封鎖。這種「寧可錯殺、不可錯放」的擾民措施,中間是否出了什麼問題?

各銀行防詐傳出濫殺無辜,連普發現金帳戶都凍結。(圖/行政院)
各銀行防詐傳出濫殺無辜,連普發現金帳戶都凍結。(圖/行政院)

一名女子在社群反映,家中兩名未成年子女,加上她一共3人,普發現金3萬元同時匯入帳戶,卻遭銀行系統判定為「資金流異常」鎖住,讓她感覺莫名其妙,這不是政府發的錢嗎?也被認定詐騙?也有被鎖帳戶的苦主表示,自己的帳戶曾遭鎖定,無法轉帳也無法提領,處理過程非常繁瑣,本人必需到銀行臨櫃排隊辦理,且被要求帳戶在1個月內,需有4至5次交易或存款紀錄,還得連續維持3個月以上,才能正式解鎖,「大家要有心理準備,真的超麻煩!」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行政院撥給民眾普發現金1萬元,都會在帳戶加註「行政院發」4個大字以區別來源。既然來源清楚,為何還會被一些銀行認定為「異常戶」直接凍結?原因出在各銀行透過AI(人工智慧)設定封鎖可疑帳戶的條件,只要條件達到標準就凍結。問題就在各家銀行的AI防詐條件,是否過於嚴苛?不合情理?

全國受影響的用戶有多少?根據金管會統計,凡是民眾閒置帳戶可能被詐騙集團用來當成人頭帳戶。2022年統計有6.6萬個,到2025年7月列管增加至15.3萬個。由於數量太多,銀行採取AI防詐偵測,每個月還會繼續增加3000個警示戶,雖然銀行自認發揮一定功效,但濫殺無辜太多,且民眾要「自證清白」的解鎖觀察時間太長,引發眾多民怨。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金管會統計,被列管閒置帳戶到2025年7月增加為15.3萬個。(圖/金管會)
金管會統計,被列管閒置帳戶到2025年7月增加為15.3萬個。(圖/金管會)

銀行帳戶屢傳莫名遭鎖,人人自危。到底怎樣的帳戶,才不易被認定為「警示戶」?根據銀行業者建議,第一、該帳戶平時必須能維持小額固定往來,例如水、電、瓦斯、電信費代扣,要保持帳戶的活躍度。第二、帳戶必須是本人經常使用,若有普發現金或相關補助,最好匯入自己常用的帳戶。第三、帳戶的簡訊、APP 推播通知必須資料一致。至於怎樣的帳戶容易被鎖?凡是有「頻繁小額轉帳」、「久未使用帳戶突然活絡」、「餘額異常」就會列入監控名單,甚至直接「預防性凍結」。

一起案例是40多歲的蔡姓單親爸爸,靠外送和打零工維生,每周或每天會有多筆小額款項入帳。因為符合AI「頻繁小額轉帳」條件,他的帳戶被認定為「疑似人頭帳戶」被凍結,提款、轉帳全部封鎖,讓單親家庭陷入困境,「銀行告知解鎖需要等2到3周,那段時間我完全沒現金,房租也付不出來」,他在走投無路下,看到工地牆上有「無壓力借款」電話,去電發現竟是吸血高利貸,他最後靠親友湊錢度過難關。

也有人「久未使用帳戶」被凍結帳戶。有長輩領取重陽敬老禮金到金融機構開戶,之後要用,卻發現帳戶被凍結了。詢問發現,帳戶若半年沒使用紀錄就會凍結,「敬老禮金一年只發一次,這不是擾民嗎?」

對於大量民眾反映銀行帳戶被無預警凍結,掀起「金融誤傷潮」,銀行防詐AI系統設定條件,是不是不合情理?應該不言可喻。如果有人的普發現金1萬元,被鎖在帳戶內,金管會應該基於政府一體,通令銀行配合及時讓民眾領出。

AI防詐應以「精準」為目標,金管會在鼓勵金融機構強化防詐同時,也應要求銀行完善模型驗證與人工覆核機制,避免誤攔合法交易。此外,服務不應中斷,申訴也要迅速,對於帳戶凍結或誤判情形,也應即時受理,要求金融機構建立快速申訴處理機制,以保障民眾權益,才是正辦。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