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觀察/「要台海和平 就不惜動武!」麻生太郎理論真的適用台灣嗎?

發布時間:2023/8/9 07:00

異動時間:2023/8/9 08:07

記者陳弘志/台北報導

被外界視為「親台派」的麻生太郎近日訪台,並出席在台北舉行的「凱達格蘭論壇 – 2023印太安全對話」,他給台灣的建議是,若要避免爆發台海戰爭,要靠「3個能力」,最關鍵的是要讓對手充分了解「台灣不惜動武」的意志。麻生太郎這項「辣理論」,聽起來確實驚心動魄,但是否真的完全適用於台灣。

麻生太郎這項「辣理論」,聽起來確實驚心動魄,但是否真的完全適用於台灣。(圖/軍聞社)

麻生太郎的完整理論是「嚇阻的3個能力」,若要阻止台海爆發戰爭,他認為需要靠嚇阻。嚇阻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要有軍備上的實際嚇阻能力,第二個要有執行能力,也就是國家動用武力的意志得到人民的認同,第三個是最重要的,需要把「有能力嚇阻」的事實,讓對手充分了解 ,這三個前提都成立,才能發揮嚇阻效果。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麻生太郎這項「動武說」,聽在台灣民眾的耳裡,真是驚心又動魄。如果有效,姑且可以接受,若是整體局勢並非這樣,最後兩岸都「不惜動武」,不就真的打起來了?麻生太郎給台灣的建議,不能說完全沒效,但也令人部份質疑。

麻生太郎抵台後,第一天就去五指山探視李登輝的陵寢。如果看1996年的飛彈危機,1995年前總統李登輝高調訪問美國,引發中國大陸強烈不滿,北京為阻止李登輝在1996年的總統選舉連任,於是對台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並對台灣外海發射飛彈,但台灣毫無所懼,反而造成台灣民眾的大團結,最後讓國民黨籍的李登輝高票連任,連民進黨在選舉都因此落敗。回顧這歷史事件,麻生太郎的「不惜動武」辣理論,是成立的。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時間拉回到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場景,當時所向披靡的日本,因為美國對日實施懲罰性禁運,「不惜動武」的日本,於是偷襲珍珠港,教訓美國這「大個子」少管閒事,引發的卻是美國向日本全面開戰,最後美國以2顆投在廣島、長崎的原子彈,讓這起歷史事件告終。

麻生太郎所提的福克蘭戰爭,或許有其道理,但當時阿根廷的民粹主義高漲,加上內政失衡,通貨膨脹600%,與失業率雙雙狂飆,人民的生活水準急遽下降,薪資倒退近20%,又爆發國內大罷工,民眾不滿的情緒到達頂點,開始轉向阿根廷軍政府,即便英國表明不怕開戰,但阿根廷政府當時若不打這一仗,讓國民注意力轉向「外敵」,就要被逼下台的軍政府真能被「英國嚇阻」所嚇阻?也值得玩味。

就麻生太郎的「不惜動武」3種能力理論,目前台海兩邊都在加強自己的軍事準備,中共是2027年有渡海攻台能力,台灣則是獲得美國資助大量購買軍火;中國則是堅決反台獨、反國家分裂,完全無法容忍,部分輿論甚至主張「不惜對台動武」。北京走的路徑,似乎與麻生太郎的「不惜動武」相差不遠,如果台灣也只走單一路徑 ,台海雙方「硬碰硬」到最後,台灣海峽火藥庫一觸即發的局面,不是不可能爆發。

麻生太郎在凱達格蘭論壇表示,若要避免台海戰爭,最關鍵是要讓對手充分了解「台灣不惜動武」的意志。(圖/記者盧逸峰攝)

麻生太郎的「不惜動武」理論不能說完全沒有效,之前曾有「台灣攻擊三峽大壩論」、「台灣摧毀上海論」,讓兩岸同歸灰燼,麻生太郎的論述,比較像是日本傳統強硬派的武士刀精神。兩岸局勢敏感複雜,若在「不惜動武」的理論基礎上,能再加上自我制約,與納入國際架構的影響力,以及溝通互利的可能性,或許在整體局勢,與加進更多套劇本的應變上,會更周全一點。

麻生太郎 兩岸 嚇阻 動武 戰爭 福克蘭群島 國防 李登輝 飛彈危機 珍珠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