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最後的大罷免

發布時間:2025/4/18 07:00

主筆/單厚之

川普對等關稅衝擊全球經濟,股市有點風吹草動就上沖下洗,關稅和經濟取代了原本的大罷免,成為媒體和國人最關注的新聞,但民進黨政府卻似乎仍把大罷免放在第一位,原本應該朝野團結的時候,民進黨仍每天都在罵在野黨,檢調辦連署比辦共諜還認真,讓很多國人都感到不解。

民進黨政府把大罷免放在第一位,原本應該朝野團結的時候,民進黨仍每天都在罵在野黨。(圖/民主進步黨 臉書粉專)

在川普宣布對等關稅之前,大罷免的氣勢如虹,藍營被打趴在地上,但關稅徹底衝散了大罷免的氛圍,原本每天新聞撲天蓋地的都是大罷免,如今全部變成了經濟,大罷免的熱度僅止於綠營的同溫層內。近日,多所大專院校內有學生擺攤連署罷免,教育部長鄭英耀稱之為「學生的言論自由」,也被學界一片撻伐。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聞的焦點都在經濟,罷免的熱度大不如前,近日的幾份民調也都一致顯示,支持大罷免的民眾略降、反對則小幅成長,甚至連原本多數民眾無感的罷免綠委,支持度還小幅成長。民間對大罷免的熱度降溫,風向似乎也有些改變。

綠營同溫層對大罷免的熱度不減,但效果明顯不如關稅影響前的預估。35席罷免藍委的二階段連署在5月中就會全面截止,即便民進黨已經下令黨公職投入協助公民團體,但目前跨過門檻的還不到10席,最終能進入三階段投票的數字,恐怕很難達到綠營原本期望20席的數字。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只有10幾席立委同時進行罷免投票,大罷免很會變成「中」罷免,數量越少,就越不容易營造氛圍、拉高熱度。原本綠營期望希望藉由大罷免,營造接近全國大選的氛圍,以政黨對決為訴求,讓所有選民選邊站。但若投票的數量不夠多,焦點就可能變成檢驗個別立委的表現,不利於整體造勢。

尤其是花蓮的連署又出現了問題。原本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就是綠營鎖定罷免的樣版,甚至以「罷免XXX就是罷免傅崐萁」為號召,希望能將民眾對傅崐萁的不滿,轉化為大罷免的養料。但若最終傅崐萁的連署無法跨越二階段的門檻,這樣的口號和策略,在最終投票時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此外,已經跨過二階門檻的藍委雖然仇恨值高,卻未必代表綠營就奪回席次,大安區的羅智強很早就跨過二階門檻,但即便拉下羅智強,民進黨也幾乎不可能在補選中勝出;綠營鎖定的王鴻薇、徐巧芯、李彥秀等人,都很可能會跨過門檻,但綠營要贏補選也有一定難度。如果最終跨過二階門檻的總數扣掉「罷心酸的」,沒法超越改變立院結構所需的6席,或是非常接近6席,對大罷免的動能又會有一定的衝擊。

靠著舊制相對低的門檻和民氣可用,綠營此次才能凝聚大罷免的民氣,在全國遍地開花。(圖/剷除黑芯-信義南松山罷免團隊 臉書粉專)

更大的不確定因素還是川普,對等關稅當頭澆了民進黨一盆冷水,讓大罷免氣勢難以為繼,如今雖然給了90天談判的緩衝期,但誰也不知道川普還會有怎樣的舉動,全球經濟這段期間會有多大的變化,會如何影響台灣社會的氛圍、民眾的心態。

應該不少人想問,既然大罷免成功的機率已經降低,又有這麼多的不確定性,為何賴清德和民進黨仍不願放棄大罷免,仍堅持要在這個應該舉國團結的時候,非跟在野黨拼個你死我活?

這次的大罷免是民進黨最後大罷免的機會,也很可能是近期內最後的罷免。這次大罷免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國民黨當初立法技術的嚴重失誤,導致雖然修了《選罷法》,但卻用的是舊制。在爭執該適用新舊制的過程中,朝野都已經承認了新法的合法性,一旦大罷免失敗或暫停,就必須要適用連署必須附身份證的新法。

這次綠營是靠著舊制相對低的門檻和民氣可用,才能凝聚大罷免的民氣,在全國遍地開花,從南到北都設連署站,形同是「不在籍連署」。一旦重來適用新法,根本無法複製這樣的氛圍,少了「不在籍」的支援、又要附身份證,連署難度會高非常多。除非未來《選罷法》的連署門檻降低,短期內應該不太會有人願意挑戰罷免這件事。

因為這是賴清德這一任最後改變國會結構的機會,所以即便國難當頭、經濟海嘯即將來臨,民進黨也只能假裝看不見、假裝川普不是問題,埋頭將砲口對準國民黨,把所有資源繼續投入大罷免。賴清德和民進黨在和川普賭、和世界經濟賭,希望大罷免能跑得比川普海嘯快,在經濟衝擊浮現之前就已經結束。但這樣的風險也是巨大的,一旦賴清德賭輸,這一任就注定跛腳,即便賭贏了完全執政,經濟的爛攤子也注定焦頭爛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