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下修換照年齡 懲罰老年人

發布時間:2025/5/23 07:00

主筆/單厚之

新北三峽發生3死12傷重大車禍,兩名國一女生死亡,引發社會關注,賴清德總統除了探視家屬之外,也在520就職演說特別提到此事,立法院朝野立委也在院會中為此默哀。網路幾乎一面倒的認為,台灣對老人換照標準過於寬鬆,交通部長陳世凱也宣布要降低高齡者換照年齡,但這種近乎膝反射的對策,真能解決問題嗎?

新北三峽發生3死12傷重大車禍,兩名國一女生死亡,引發社會關注。(圖/翻攝畫面)
新北三峽發生3死12傷重大車禍,兩名國一女生死亡,引發社會關注。(圖/翻攝畫面)

這起不幸事件發生後,多數人第一時間指向駕駛年齡,也有人懷疑是路怒,還有人指責駕駛是累犯;除了余姓老翁5年前確實曾衝上人行道撞傷人之外,其餘因素都不確定,但輿論已經一面倒的檢討起高齡駕駛的問題。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一面檢討聲中,也有網民提到台灣的公共交通不夠便利,除了雙北市之外大眾運輸發達之外,多數縣市若是限制老者不能開車,將直接影響他們的生活,買菜、看病、出行都會有困難,同時也將進一步影響老者的生活品質。

台灣已經進入高齡化社會,而且會越來越老,目前70歲以上持有駕照者有182.6萬人,10年之後則會增加到272萬人,高齡者駕(騎)車是台灣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社會進步、醫療水準的提升,台灣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同樣是60、70歲的人,比起10幾、20年前的體能也相對好得多,不少世界先進國家已經開始研議要延後退休年齡。按理講,因為體能比以前更好,長者開車的年限應該向上提而非向下降才對。如今一面倒的檢討長者開車,其實是對長者的一種歧視,也是歧視未來的自己。

在三峽重大車禍後,交通部長陳世凱宣布要降低高齡者換照年齡。(圖/交通部臉書)
在三峽重大車禍後,交通部長陳世凱宣布要降低高齡者換照年齡。(圖/交通部臉書)

在三峽發生悲劇的同時,世壯運也正在雙北舉行,104歲的泰國人瑞永奪標槍金牌、90歲的「昆凌阿公」同時參與標槍、田徑短跑、鐵餅、鉛球,來自世界各國的不老英雄在競技場上發光發熱、寫下屬於自己的故事。而台灣社會卻同時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否定高齡者的能力。

高齡者駕車的反應必然不如年輕人,但長者開車的風險和危害,也必然不及酒駕、路怒來得高。既然高齡化不可避免,台灣就應該認真用相同的標準來討論這個問題,而非把所有高齡者都當成道路殺手。

合理、理性的作法是切實、理性的檢討換照標準是否有過於寬鬆、不足之處,而非過度強調年齡,最終實質剝奪長者駕(騎)車的權力,影響長者的生活品質和生命尊嚴。

台灣一天到晚講AI,隨著科技的進步、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科技也可以在提升道路安全扮演一定的角色。試想,如果當天余姓老翁開的是一台特斯拉之類的車子,這樣的悲劇是否就可以避免?悲劇發生後,有立委建議應要求高齡者駕駛的車輛強制加裝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並補助經費,就是相對有建設性的作法。

當然,台灣的機車數量遠高於汽車,機車的駕駛輔助系統遠不如汽車來得完善,雖然一般而言機車失控造成的傷亡或比汽車來得低,但仍將對騎車的長者造成一定的風險。這些問題或許都有待科技進步,甚或是短時間內無解。但面對高齡化社會,台灣在思考很多問題上,應該揚棄膝反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心態,不要靠「減法」的思維來限制長者的權利,而應該多點創意、多用「加法」的思維,找出能平衡社會安全與長者尊嚴的解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