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二12~週四12】
李明賢 黃揚明 徐弘庭 羅旺哲【鄉民監察院】完整版20250722
楊皓如 顏博志【好厝抵家】完整版20250718

類鼻疽釀2死!丹娜絲颱風後增6例全在高雄 一人發病後隔日不治

發布時間:2025/7/22 15:20

記者洪宗荃/綜合報導

丹娜絲颱風造成嚴重災情重創南部,而疾管署今(22)日也公布,颱風過後上週出現6例本土類鼻疽個案,全數均在高雄市,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並造成2人死亡,其中一名本身有高血壓病史的90多歲高齡老翁,更是在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就醫之後,因為類鼻疽合併肺炎及菌血症,發病隔天死亡。疾管署提醒,有糖尿病、肝病等高危險群,若出現發燒、胸痛等症狀,應及早就醫。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圖/取自羅一鈞臉書)

疾管署今日公布國內7月15日至7月21日新增6例類鼻疽本土病例,為丹娜絲颱風後、介於7月9日至7月13日發病,年齡50多歲至90多歲,5男1女,且多數個案具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肝病等慢性病史,2例具汙水汙泥接觸史,其中2例死亡,另4例仍在一般病房住院治療中。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疾管署也說明,死亡個案當中,一例是50多歲男性,本身有慢性肝病、胃潰瘍病史及污水污泥接觸史,因為出現發燒、血便等症狀就醫,後續因類鼻疽合併肺炎及敗血症休克、本身肝病引發肝硬化和消化道出血,發病第5天死亡。

另一例則為90多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病史,出現發燒、咳嗽、呼吸喘等症狀就醫後,因類鼻疽合併肺炎及菌血症,發病隔天死亡。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類鼻疽桿菌存在於土壤、水池、積水環境中,常見為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污水傳染,但也可經由吸入受污染的塵土而感染,颱風後易有類鼻疽疫情,主因強風豪雨沖刷出汙水和土壤中的細菌,再透過吸入性感染。

根據疾管署統計,過去颱風後最大類鼻疽疫情為去年凱米颱風後,1個月增加類鼻疽69例,其中13例死亡;本次丹娜絲颱風後第一週5例,尚未超過去年7月底凱米颱風後第一週新增11例之紀錄,但今年類鼻疽到目前累計27例,為歷年同期新高,比較反常的是從1至4月就累積13例個案,主要應與去年下半年四颱接連襲台,潛伏期較長的病例於今年初陸續發病。

疾管署也提醒,颱風過後一個月內都是類鼻疽好發高峰,民眾務必要防範塵土、汙水,有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的人,均為類鼻疽高風險族群,重症機率較高。有上述慢性病的民眾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請儘速就醫,需儘速以適當抗生素治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