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日21~週一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聖旨」與「今上」:綠營2028隱藏警訊

發布時間:2025/9/1 07:00

文/楊晶晶(資深記者、政論節目主持人、台大法學博士)

大罷免兩度失利之後,府院黨被迫更動人事,期望止住各界批評聲浪,順勢替2026地方選舉提前布局戰鬥內閣。內閣改組前,傳出衛福部長邱泰源不願寫辭職信風波,以及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儘管被層峰約談、被黨內發起連署,依舊挺直腰桿不願「被交棒」。有一種戰鬥,叫做老闆覺得你可以戰鬥,主帥調整隊形,自有一套獨門邏輯,即便外人看不出門道。也有一種人事調整,叫做老闆自認跟你確認過眼神,在老闆開口前,就要懂得讀空氣,否則當事人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大罷免兩度失利之後,賴總統公開下指導棋要立院黨團改選,進行上任以來最嚴格的忠誠測試、最危險的權力遊戲。(圖/總統府提供)

政治沒有對錯,只有視角,這種尷尬,美國政壇也同樣在發生,看似戲劇性的辭退鬧劇,實際上對國家所帶來的影響遠比想像中巨大。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開除的人已難計其數,光在上周就公開解雇兩名重要官員,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主任摩納瑞(Susan Monarez)、以及聯準會理事庫克(Lisa Cook),與過往幾次不同,這回遭到對方極大的反撲。川普指控庫克在2021年時涉及抵押貸款詐欺案,不適任該職,但庫克反駁,她是2022年才出任聯準會理事,且法律規定聯準會理事有保障任期14年,批評川普無正當理由,已正式提起法律訴訟。CNN評論,開除聯準會官員是川普迄今為止最大的權力遊戲之一,政府正在利用法律體系來算帳。加上川普照三餐施壓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要他不降息就滾蛋,外界都認為開除庫克就是在殺雞儆猴。

而CDC主任Monarez才剛就任不到一個月就被公開免職,不只「開除文」被衛生部長直接寫在社群媒體上,連白宮發言人也特地公諸於世,批評她不符合川普「讓美國再次健康」(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理念。此舉引發CDC科學家們大反彈,至少4名重要官員也同時宣布辭職挺同事,包括呼吸道疾病與疫苗首席官員、CDC醫療長、傳染疾病因應主任、公共衛生數據、監控和科技辦公室主任等,同聲反對川普新推的疫苗政策,反對政治凌駕科學。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政治底下,真的難分對錯,有為有守的專業人士,還是敵不過川普政府要求的高標忠誠度。白宮的回應也很政治,認為川普有絕對權力開除任何與他任務目標不符的人,因為川普有獲得選民支持,而這些官員們則不是由選票選出的的。

近期被公開要求走路的高官,還有國防情報局(DIA)局長,理由是對他「失去信任」;勞工統計局(BLS)局長,川普說他是拜登政府任命的,質疑此人在選前幫忙民主黨捏造假數據;還有至少有21名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的人員,因簽署一封公開信批政府的救災能力的連署信而遭到停職,代理局長也被解職。

原本能夠私下處理的人事案,卻刻意要端上檯面上讓人難堪,川普政府沒有在溫良恭儉讓,目的就是要讓全世界和所有聯邦官員都知道,他要清除前朝官員,鞏固忠誠至上。早在川普第一任期時便是如此,只是現在作法更加血淋淋。

長期追蹤美國總統與白宮高層人事的流動率的學者發現,川普官員的流動率是美國歷屆總統最高的【註1】。學者將白宮人事依照決策權力大小,最核心的60人左右稱為「A-Team」,包括可以直接向總統或幕僚長報告的官員和幕僚們,諸如經濟顧問、國內政策委員會主任、數位戰略主任,以及其他具有「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職銜的人。川普第一任期四年內,A-Team流動率高達92%,相較於小布希政府的63%、歐巴馬政府約71%,川普創下最高紀錄。

A-Team中還有更加內圈的關鍵12人,歸類為Tier One(第一層級),如白宮幕僚長、發言人、國安顧問、新聞秘書、白宮法律顧問、國會事務主任等,不只可向總統直接報告,還被列入日常戰鬥核心團隊,可直接影響總統決策。在川普第一任內,tier one更換率60%,小布希政府僅30%以內,歐巴馬政府流動率約40%,川普用人「兇」的程度,同樣高於歷任總統。

習慣高頻率「清洗」團隊,川普不太在乎行政上會造成的缺失,如政策連續性降低、溝通成本提高、增加跨部門協調困難、政府效率受到影響,他更在意的是,如此一來能夠弱化政府機關的制衡機制,削弱黨派或官僚對政策的控制力道,加上考量政治忠誠勝於專業能力的任命,川普希望的是盡快達成短期政治目標,比起提供意見的專家,他更喜歡聽命行事的實踐者。

這種「反官僚主義式重組」,使得總統權力更加集中於一人。近來美國右翼媒體直接抨擊川普為「獨裁者」(dictator),有學者稱川普在美國國內當「帝國總統」(Imperial President),在國際上則想當皇帝(Emperor),雖然美國總統權力「帝國化」歷史悠久,但真正試圖行使皇帝權力的,只有第二任期的川普【註2】。更多政治學者提醒,美國可能正走向威權主義和民主崩潰的道路。

小小的人事安排,背後暗藏一串政治密碼,從川普例子,看得出當權者的施政模式。

當親賴系的立委郭國文批評柯建銘「假傳聖旨」,接著更多同黨同志連署呼籲老柯辭去總召,賴總統公開下指導棋要立院黨團改選,能夠檯面下處理的,偏要端上檯面來讓社會公審,賴總統同樣在進行上任以來最嚴格的忠誠測試、最危險的權力遊戲。老柯對此反駁,沒有聖旨,何來假傳?但老柯錯了,重點不在假傳,而在「聖旨」二字。

蔡政府時期,綠營人士私下談話經常暱稱蔡英文為「小姐」或「大小姐」,避開敏感總統字眼,自己人對話,懂得人都懂。現在最常聽見的賴總統暱稱,除了「威廉」,另一個就是「今上」,今上是古代君王的尊稱,意指「當今的聖上」。雖然說者總是無意,多數為人云亦云,更無從追溯源頭,但一個以民主法治為神主牌的執政黨,總統被稱作「今上」、政策指令成了「聖旨」,這股幽默不免太過暗黑。文字中隱含的意義,總是能透過上下文、語境、文化背景等因素推斷出的當中的深層含義,這是中文的奧妙,或許也是民進黨想延續2028中央執政必須見微知著的警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