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五12~週六12】
王淺秋 黃國昌【鄉民監察院】完整版20250926
每周一周四_政治讀新術

還有千萬噸水!李鴻源示警「管湧」潰壩:洪峰40分鐘就到市區 垂直避難保命要緊

發布時間:2025/9/27 09:02

記者曾奕語/綜合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釀災,重創光復鄉市區,多人死傷失聯,外界持續關注後續風險。前內政部長、水利專家李鴻源昨(26)日再度示警,強調堰塞湖仍有逾1000萬噸水量,且壩體存在「管湧現象」隱憂,若在無預警下掏空結構恐瞬間崩塌,洪峰最快40至60分鐘便能抵達市區,逃生時間相當有限。他呼籲中央、地方政府與災民必須密切合作,全力防範與救災,呼籲藍綠政治人物把嘴巴閉起來,別把堰塞湖處理變成政治鬥爭工具。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仍有逾1000萬噸水量,水利專家李鴻源示警「管湧現象」。(圖/翻攝畫面)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仍有逾1000萬噸水量,水利專家李鴻源示警「管湧現象」。(圖/翻攝畫面)

李鴻源解釋,管湧是一種壩體滲漏並內蝕土砂的隱性破壞,就像天坑一樣會在累積到某個臨界點時突然坍塌。一旦堰塞湖壩體失守,逾千萬噸洪水將傾瀉而下,洪峰只需要40至60分鐘就會抵達市區威脅下游居民安全。他強調,後續仍需持續監測,否則恐出現「風和日麗卻突然垮掉」的最壞狀況。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外界對「溢流」、「潰堤」與「潰壩」的不同說法,李鴻源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下切深度已達80公尺,實質上就是潰壩,但是如今已造成大規模淹水,當務之急是設法減少損失,不應糾結定義,也毋須再在專業名詞上爭執。

談到避難方式,李鴻源指出,日本311地震時政府要求民眾往高處跑,所謂「垂直避難」正是無可奈何下的做法、沒有辦法中的辦法。由於泥沙已經淹進一樓,所以二樓相對安全,因此若無法即時撤離,應優先往高處避難,保住性命要緊。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也提醒,馬太鞍溪河床已嚴重淤積,未來10到20年間淹水潛勢將持續偏高。中央不僅要面對眼前險情,也應持續規劃長期防洪因應。李鴻源呼籲,堰塞湖問題既是技術挑戰,更是人道問題,不應淪為政治角力工具,「政治人物都該閉上嘴巴」。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