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日12~週一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好厝抵家】

飲食都市傳說:營養師揭密橄欖油高溫禁忌 肉雞激素與黃豆致癌謠言

發布時間:2025/11/2 11:19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許多民眾在挑選食材時,常因網路流傳的片面資訊而對健康食物產生誤解。從橄欖油、肉雞到豆製品,這些日常常見的食材,其實都背負了「不必要的罪名」。營養師徐慈家指出,只要掌握正確烹調方式與攝取原則,不但能安心享用,還能發揮保健功效。

橄欖油不只能涼拌 高溫烹調同樣安全

市面上許多人認為橄欖油只能用於涼拌,否則加熱後容易變質產生有害物質。徐慈家營養師表示,其實這是長期被誤傳的觀念。橄欖油的發煙點可達攝氏190至200度,而日常家庭烹飪如炒菜、煎、炸等溫度多介於120至180度之間,仍在安全範圍內。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橄欖油主要成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9),同時含有天然抗氧化多酚與維生素E,可幫助減少氧化壓力、維持血管彈性。相較於動物性油脂,橄欖油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有助於心血管保健。徐慈家營養師建議,日常烹飪可依料理需求選擇不同等級的橄欖油,初榨橄欖油適合涼拌或低溫煎炒,精製橄欖油則可安心用於高溫烹調。

肉雞無生長激素問題 炸雞風險在高溫油脂

網路上流傳「肉雞為了長得快被注射生長激素」的說法,長期引起消費者疑慮。徐慈家營養師解釋,實際上,這項指控並不符合現代養殖實況。生長激素藥劑價格高昂、需逐隻施打且容易造成雞隻緊迫與死亡,對業者而言不具經濟效益,也不符生物倫理與現行法規。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徐慈家營養師依據農委會與國際食品安全機構的資料指出,肉雞之所以能在短期內長成,主要是因為飼料營養精準配方與品種選育技術進步,並非外力藥物促進。

然而,炸雞確實存在健康隱憂。徐慈家營養師認為,問題並不在雞肉本身,而是高溫油炸過程。油脂重複使用或加熱過久,會產生反式脂肪酸與氧化物,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若想降低負擔,可改採氣炸、烘烤或使用新鮮油脂短時間油炸,同時搭配蔬菜與水果,平衡整體飲食。

黃豆不致乳癌 植物雌激素反助荷爾蒙平衡

另一項長期被誤解的食材是黃豆與豆製品。徐慈家營養師表示,有民眾擔心豆漿、豆腐含有「植物性雌激素」,會擾亂賀爾蒙、增加乳癌風險。事實上,科學證據顯示正好相反。黃豆異黃酮屬於植物性雌激素,在人體中具「調節性作用」,當雌激素濃度過高時,它會阻斷受體,當濃度過低時,則能輕度補充。這種平衡效應反而能幫助維持荷爾蒙穩定。

多項流行病學研究,包括日本、台灣與美國的長期追蹤資料,都指出攝取黃豆製品多的亞洲女性,其乳癌發生率明顯較低。此外,黃豆蛋白能改善血脂、降低膽固醇,對心血管健康亦有幫助。徐慈家營養師建議,成人每日可攝取1至2份豆製品,如無糖豆漿一杯或豆腐半塊,即能達到良好營養補充,不必因誤解而排斥。

回歸科學證據 吃得安心又聰明

飲食資訊在社群媒體上快速傳播,真假難辨,但營養學的原則始終不變:均衡攝取、多樣選擇、適量烹調。橄欖油在合理溫度下依然穩定、肉雞不含激素、黃豆更有保護作用,這些被誤會的食材,其實都能成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徐慈家營養師呼籲,唯有回歸科學實證,理解食物背後的真相,才能真正做到「吃得安心、吃得聰明」,讓營養為健康加分,而非成為無謂的擔憂。

【延伸閱讀】

低調超級食物!營養師:山藥富含黏液蛋白 保護腸胃穩定免疫力

「海中牛奶」牡蠣如何助維持體力?營養師解密優質蛋白與鋅關鍵作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57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