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一12~週二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林楚茵 陳柏惟 周偉航 馬郁雯【政治讀新術】完整版20251103

反烏托邦式的假和平論述 鄭麗文的真正目的

發布時間:2025/11/3 07:00

文/楊晶晶(資深記者、政論節目主持人、台大法學博士)

新任國民黨主席鄭麗文接受《德國之聲》專訪中一番無稽之語「普丁不是獨裁者」,成功占領了國內媒體輿論版面。名嘴當久了,深知語不驚人就不會有人關注的道理,自認國際新聞很熟又是長期政治工作者的鄭麗文,絕對不可能不知道獨裁者的定義。當眾人紛紛將獨裁定義重述再反駁,反倒中了她的聲量圈套。為何故意要在國際媒體上睜眼說瞎話,背後心機才可議。

鄭麗文於本月1日正式接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圖/中國國民黨YT)

首先,既然先拋出了「鄭習會」意願,當然最怕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問一句「妳哪位?」。僅是個台灣小小在野黨主席表態支持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還不足以提升能見度和地位,鄭麗文打算鋪陳的國民黨下一步才是主菜。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如鄭麗文所言,幕僚事先提醒必須提防德國之聲該記者,相信她必定已先預習過普丁十月初在莫斯科舉行的「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Valdai Discussion Club)論壇上的發言。這是普丁每年都會親自出席的公開場合,每每都是他趁機對歐洲與美國喊話與表達俄羅斯立場的場合。

今年的談話中,普丁先暗批美國,認為是西方統治集團欺騙公民,煽動緊張局勢,把民主程序變成鬧劇。他強調「多極化」的世界才能和諧平衡,不應存在主次之分,「那個想把俄羅斯驅逐、排擠出去的世界體系,根本離不開俄羅斯」。對於停戰烏克蘭議題,普丁將責任推到歐洲國家和北約身上,認為是歐洲在升高衝突,俄羅斯開戰是為了維護自身國家主權受到威脅的反制舉動。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重點來了,普丁在演說中有段自問自答的段落,回應世人對他是獨裁者的看法:「人們常常問我是否把自己看作沙皇(tsar),我沒有這樣認為。我是由人民選舉產生的俄羅斯聯邦總統,受本國憲法和法律的約束」。鄭麗文在訪問中充其量就是照本宣科,把普丁的演說內容複誦一次,唯獨她的發言再也非個人言論,而是會被看作國民黨整體的定位定調,鄭麗文贊同普丁的當下,沒說出口的其實是路線上的實質反美、反民主同盟。

就在普丁演說後幾周,俄羅斯公開宣布成功試射新型核動力巡弋飛彈,該國參謀總長得意地表示,飛彈測試中飛行了8700英里、15小時,能精準打擊任何目標。對於俄國明顯挑釁,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回擊,美國早在俄羅斯海岸附近部署了核潛艦,接著宣布取消原定於布達佩斯舉行的美俄領導人峰會。川普更刻意在與習近平會面前夕,宣布恢復中斷三十幾年的核武測試,此舉要秀肌肉給誰看,全世界都懂。

當國民黨新路線選擇站在普丁和習近平那一側,原先「親美和陸」方向確定已成往事。尤有甚者,普丁將入侵烏克蘭合理化為被北約和美國強權所迫的不得已之舉,國民黨也正在替中國脅迫武力犯台鋪陳正當性:都是因為民進黨政府倚美謀獨、美國介入兩岸事務,中國為了捍衛不可分割的主權領土,不得已必須以武力反擊。相信很快的,鄭麗文也會告訴大家,中國其實是一個民主國家,也不足為奇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從2019年起自創了一個怪異名詞叫「全過程人民民主」,近年來在所有共產黨官方談話和文件中便時常出現,用以形容中國獨特的「成就」。中共官方文件中是這樣陳述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習近平擲地有聲地指出,「民主不是一種客製化的產品,全世界都一個模式、一個規格。」「實現民主的形式是多樣的,各國民眾可以根據自身國情,採取適合本國的民主形式,探索具有本國特點的民主道路。」

一個沒有政黨政治、國家主席只有一位候選人的國家,竟也稱自己是民主政體?如同普丁說自己不是獨裁者如出一轍,獨裁、民主都變成各自表述,各自亂述。

俄羅斯與中國皆以安全與穩定、愛國和諧來包裝獨裁統治,以「共同抵抗外敵」來合理化武力侵略別國的惡意擴張,強調被美國和歐洲威脅來製造民族危機感。國家主導民間資訊的壟斷,以數位列寧主義(Digital Leninism)進行資訊監控,加上改寫歷史,讓人民失去對真假虛實的判斷與真實世界理解,普丁與習近平就是標準的反烏托邦的政治領袖。

國民黨把追求兩岸和平掛在嘴邊,前提卻先訴諸恐懼,這種和平其實就是種「反烏托邦」式的假和平主義。鄭麗文屢屢拋出與習近平見面是為了要化解「歷史的歧見與矛盾」,試問,鄭麗文會站在哪一邊所主張的歷史,台灣與中國哪方才是所謂的歧見?

獨裁體制下的思想重塑就是從「洗腦」開始,步驟不外乎是先扭曲歷史、再把領導人描繪成偉大救世主般的存在,進而重塑人們對權力與社會的看法,忘記普世價值標準,讓人民相信統治者的合法性,最後削弱對極權的質疑與反抗。當台灣在野黨領袖把這套論述原封不動搬複製貼上,刻意在國際媒體訪問中大放厥詞,國內媒體繼續推波助瀾,渺小鄭麗文的心機,被放大成國民黨的心聲,一而再、再而三的推疊,可能就會被國際間誤認為這是台灣的主流聲音,這才是台灣最值得憂心的。

追求個人歷史定位,不惜將國民黨帶往極端,原先2028呼聲最高盧秀燕、新北市長侯友宜選擇不出席新主席就任全代會,應是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切割,藍營新生代近來紛紛以「最高品質靜悄悄」來迎接新主席新路線,接下來要面對選舉的藍營人士們,絕對比想像中更焦慮。尤其必須大量爭取中間與淺藍選票的2026地方選舉將至,如何迴避黨主席所強加而來的兩岸統一立場,勢必要費上更多工夫,屆時連是否要歡迎黨的大咖們來站台,都將進退兩難。

面對紅色壟罩的全新國民黨,綠營也出現兩極看法,一是認為國民黨千萬別「換鄭」,如此2028賴清德才能無懸念連任;另一派則憂心忡忡,萬一中國介選加劇搭配藍白呼應,民進黨失去政權機率不小。民進黨該擔心嗎?確實是。中國網軍介選的影響力已被證實足以左右選情的狀況下,境外勢力干預僅想靠修法補強,遠水難救近火。

另外,當國民黨新主席用相對年輕的面孔來包裝和平統一論述糖衣,佐以乍聽之下似是而非的愛台灣人民、反戰敘事,試圖打進輿論模糊地帶,便足以讓平日政治冷感或立場游移者信以為真。然而民進黨截至目前看來,還是持續用以往相同的論述方式來重複播送,深厚同溫層面對鄭麗文及其背後勢力雖是從從容容、游刃有餘,但就怕低估情勢,再陷大罷免相同盲區。雖是真理卻少了深植人心的新意,如今當務之急要打破陳舊及加強論述的,反倒應是執政黨才對。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