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好厝抵家】

高雪氏症別再太晚發現:自費篩檢守護新生兒寶貝

發布時間:2025/11/27 11:00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兩歲男孩因脾臟異常腫大輾轉就醫,做過許多檢查卻始終找不到病因;直到醫師因新生兒篩檢日漸普及而提高警覺,進一步追查後確診為高雪氏症。所幸診斷得早,男孩立即接受治療,如今已是能開朗上學的小學生。

臺大醫院基因醫學部暨小兒部主治醫師簡穎秀直言:「若再晚幾年,男孩可能就會遇到骨折、成長遲緩等無法逆轉的後果。」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什麼是高雪氏症(Gaucher’s Disease)?

高雪氏症(Gaucher’s Disease)是一種脂質代謝異常的罕見疾病,由於人體缺乏代謝酵素「酸性β-葡萄糖腦苷脂酶」,導致糖脂質堆積在體內,包括肝臟、脾臟、骨骼、骨髓,少數則會堆積在淋巴結或腦部。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肝脾腫大、影響造血功能,並引發骨骼疼痛甚至骨折。

臨床上,高雪氏症的表現範圍相當多樣,有些患者症狀輕微而較晚被發現,也有人在較年幼時便出現明顯的神經或骨骼相關問題。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簡穎秀醫師強調,無論表現型態如何,都需要及早發現以減少器官損害,尤其神經與骨骼一旦受影響,往往難以恢復。

自費新生兒篩檢 能讓疾病及早被發現

高雪氏症最棘手的一點在於—新生兒階段幾乎沒有異常徵兆。等到孩子出現肝脾腫大、貧血、容易瘀青、長得慢、骨痛等症狀時,往往已經錯過早期介入時機。

此外,由於高雪氏症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父母看起來完全健康,卻可能是帶因者。因此即使家族中沒有罕病史,仍可能生下患有此病的孩子。

▲簡穎秀醫師提醒,高雪氏症在新生兒階段往往沒有明顯徵兆,家長更需提高警覺,透過新生兒自費篩檢及早掌握病況,以避免健康不可逆的結果。

目前台灣尚未將高雪氏症納入公費新生兒篩檢,但只要在出生 2–3 天,由醫療團隊依規範採足跟血時一併加做高雪氏症項目,即可完成檢測,流程與一般新生兒篩檢相同、安全。臨床上已有八至九成家長,在醫療團隊的說明後,願意主動為寶寶選擇加做相關自費篩檢,顯示對「早期掌握可治療罕病」的重要性已有逐步提升的認識。

治療已臻成熟 要恢復正常生活「取決於診斷時間點」

高雪氏症的治療發展已相當成熟,臨床上會依個別病童的症狀與病程,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安排酵素替代治療(ERT),協助補充體內不足的酵素,改善因代謝異常所造成的生理影響,如肝脾腫大、貧血與血小板不足等症狀。近十年也有口服藥物問世,讓部分患者不必兩週固定回院施打點滴,以更便利的方式維持長期療程。

然而,骨骼損害仍是最難逆轉的併發症,一旦孩子已出現骨折或骨變形,治療成效就會受到限制。簡穎秀醫師強調:「治療不是問題,問題是『知道得太晚』。」

早期診斷能大幅減輕負擔

事實上,罕病家庭要承擔的不只是疾病本身,還包括:每兩週返院治療的時間與照護壓力、孩子未來是否會出現神經退化的不確定感、父母在工作與照顧之間的拉鋸等,這些負擔,都可能因「晚一步確診」而被放大。因此,及早篩檢、定期追蹤變得格外重要。

簡穎秀醫師呼籲,罕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被發現,並提醒即使篩檢發現孩子具有高雪氏症體質,要立即安排追蹤,必要時提早介入治療,孩子可避免承受不必要的風險。

【延伸閱讀】

釐清錯誤保險觀念!別被業務員誤導 為買保險延後新生兒篩檢恐害孩子一生

5成家長延誤新生兒篩檢 我新生兒死亡率高於日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9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