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0/18 12:00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報導】一聽到多發性骨髓瘤,不少人誤以為是長在骨頭的腫瘤,但其實它是一種骨髓內漿細胞惡性變化的腫瘤,屬於血液腫瘤的一種。幾乎所有多發性骨髓瘤病人都會復發,且隨著每次復發,間隔縮短、腫瘤負荷增加,疾病惡化與死亡風險也會攀升。所幸,現今多發性骨髓瘤用藥也有相當大的突破性進展,為這個被視為難以治療的疾病帶來更多希望,達到延緩復發並增加存活時間的目標。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蔡淳光醫師指出,多發性骨髓瘤發病從50歲後慢慢跟著年齡上升,平均確診年齡為70歲左右,屬於一種老年人疾病。臨床上,會將其典型4大症狀合起來稱作CRAB(螃蟹),C代表高血鈣(Hypercalcemia)、R代表腎功能變差(Renal failure)、A代表貧血(Anemia)、B代表骨頭病灶(Bone lesions)。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中貧血是最常見的症狀,若出現頭暈、全身無力就要有所警覺。值得注意的是,多發性骨髓瘤可能侵犯到骨頭,造成骨骼破壞,所以不少人是在骨折就醫才發現罹病。
多發性骨髓瘤沒有辦法根治,且復發性高,每次有效治療的時間會遞減,因此,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當前較理想的治療策略!不過,並非每個人都能如此幸運符合移植條件,蔡淳光醫師說,若一開始診斷太晚或未能及時用藥,當器官已受損、腎功能已經變差,就很容易發生感染,使後續的治療變得更加棘手。此外,治療藥物所產生的各種副作用,也是骨髓瘤治療中隨時都要注意的,成為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一大挑戰!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首次」治療非常重要,醫師會根據病人的年紀與身體健康狀況,從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以降低併發症如感染、神經病變等,達到疾病穩定控制、延緩復發、提升存活率之目標。
以往化療藥物是多發性骨髓瘤的第一線選擇,但因為罹病者多為老年人,考量病人的年紀及身體耐受性,治療常有所限制,使整體的治療成效不佳。但是,隨著精準醫療時代來臨,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選擇更多元,包括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藥物、類固醇、單株抗體等四大類,都是常見的治療手段,無論是治療疾病本身,或者預防併發症都有相當大幅度的進步,病人的存活率也有所改善。
蔡淳光醫師表示,在接受骨髓移植前,會使用蛋白酶抑制劑、免疫調節藥物以及類固醇,搭配組合成「三合一療法」作為誘導治療,減少癌細胞數量,提升病人移植機會與成功率。但若病人具有高風險復發因子,疾病穩定期就會縮短,治療難度也會跟著提高,此時就需採更積極、更有深度的治療方式。
根據數據顯示,光是一線治療到二線治療間,約有二到三成病友死亡而無法接受到下一線治療。蔡淳光提及,相較於三合一療法,目前國際治療趨勢可於第一線治療加上單株抗體,採用「四合一療法」,期能讓病人獲得更深度治療,延緩復發,拉長存活年數。而目前台灣健保單株抗體給付於第二線治療。若能根據病人情況,適時將單株抗體納入第一線治療選項,增強治療效果,對病人而言以期能降低復發和死亡風險。
蔡淳光醫師也分享早期診斷及積極治療的重要性。門診間一名50歲男性患者,因背痛、貧血、骨頭痛就醫,進一步檢查發現罹患多發性骨髓瘤,在接受「三合一療法」的積極治療後,身體狀況進步,之後順利進行自體幹細胞移植,目前疾病狀況穩定,已返回工作崗位並於門診定期追蹤。現今隨著治療的進步,部分患者若能在確診的第一時間就加入單株抗體使用,以四合一療法加強治療深度,在早期能清除大部分骨髓腫瘤,達到有效控制疾病的目的,提前為後續骨髓移植做好準備。
蔡淳光醫師提醒,多發性骨髓瘤症狀不具特異性,很容易輕忽,通常發現大多已經錯過治療黃金時間,使治療過程較為艱辛且預後效果不盡理想,所以早期發現是最重要的關鍵。因此,若有高血鈣、貧血、骨頭痛、腎功能變差等症狀出現,建議應及早就診確認病因,以提高治療效果。
【延伸閱讀】
EPS上看17.5元!「這1檔」自己就含低軌衛星+光通訊 法人瘋買、股價準備噴?
池睿恩見KAI脫口告白!主動進攻上演強制愛 男神氣勢被碾壓
美股七巨頭迎財報季!微軟、Meta打頭陣亞馬遜、蘋果緊追 「這些概念股」將成最大贏家?
AI巨神狂漲?川普紅利股正默默崛起!「這2檔」銅板價ETF被點名:年底前有望飆一波
基隆9個月內「2場罷免投票」國民黨全守住 林沛祥:會更謙卑走進基層
看望Q3營收季增3成!光通訊大廠周五爆巨量3.4萬張直奔漲停 攜州巧齊登量價雙增王
823還沒投票結果已定?游盈隆直言「7比0」難翻盤:別再幻想罷免奇蹟了!
外資砸千億挺台股!華邦電卻遭10連殺「出貨4.6萬張」 「這2檔電子股」也被賣飛破萬張
大罷免結束下一步是關稅掀牌?蔡明彰嗆「20%起跳」8月半導體稅更猛 曝聰明錢在「這族群」已偷跑
在玩你丟我撿?這檔遭外資猛殺...自營商斥資1.8億敲進 狂買2週榮登買超王
罷免失敗電價還在卡!商總嗆聲「別再擺架子」 勸執政黨放下身段「8大工商」願當和事佬
不領紅包啦!「這檔龍頭股」笑迎喜事「31日除息」 外資卻連15砍丟包4.7萬張
台美關稅即將開獎?八大公股上週猛敲「這檔」ETF 0056邁向填息之路...重砸上億建倉逾4000張
靠大罷免拚民意「覆議」卻慘遭完封敗 賴總統、民進黨你們真的該醒了!
週漲41.7%第1強!「這檔半導體」5天點亮4燈「價量齊揚」 搶攻AI PC好有戲
大罷免結果綠已無太陽花優勢 日本台灣選舉學者小笠原:抗中保台遭否定、中共對台滲透將進一步
布局AI金屬製程!「這檔銅板股」7月炸噴83% 網驚:吃到什麼訂單如此妖?
樂天女孩熊霓遭「斯文西裝男」尾隨!不僅緊貼還偷拍 她害怕想調監視器
Q2營收寫下近15季新高!這矽光子股積極佈局CPO產品 美系外資正向看待
6月營收年增488%!這「半導體設備廠」持續拚轉型 下半年聚焦兩大潛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