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四12~週五21】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政治讀新術_每周一四

觀察/墾丁貴爆乾脆飛日本?國旅崩盤誰該負責?

發布時間:2025/4/23 07:00

記者吳家豪/特稿

交通部觀光署長周永暉先前豪言,2024年要吸引千萬名國際觀光客來台,如今最新成績單出爐,僅785萬人次,執行率連八成都不到。這樣的結果,也許並不令人意外,台灣觀光政策向來雷聲大、雨點小;每逢連假,出國潮一波接一波,早已反映出國人對本地觀光的失望與無感,而政府派任觀光高層,往往是外行領導內行,當民眾用腳投票,選擇將荷包貢獻給國外,也早已說明了一切。與其年年高喊目標,不如踏實改革體制、用對人才、花在刀口,否則「千萬人次」終究只是自我催眠的數字泡影,台灣觀光也只會原地踏步。

金龍山淺草寺,2024年攝於東京

觀光發展不是一朝一夕,但我國政府長年來究竟做了什麼?馬政府時期大開陸客來台之門,短期雖帶來觀光熱潮,卻也讓產業過度依賴單一市場。政府未能適時輔導業者提升品質與差異化,導致「錢太好賺」,服務卻每況愈下。2016年後,北京祭出政治手段限縮陸客,觀光業瞬間斷炊,死的死、傷的傷,不只陸客不來,連本地遊客也不再買單。士林夜市已死,墾丁成為有錢人的奢侈品。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到底,在全球化之下,各國觀光強國的成功模式早已公開透明,日本靠文化行銷,泰國以高度國際化見長;台灣這幾年高談文化軟實力,結果卻「口號吹響,人客不來」,是自欺,還是欺人?

對自由行旅客而言,台灣絕非友善:英文標示不足、公共交通不便、飯店水準參差且價格偏高,還缺乏能在國際舞台上說故事的觀光特色。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白了,台灣觀光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沒有歷史建物、缺乏獨特文化、基礎設施薄弱;而更致命的,是政府的觀光行銷策略零散、缺乏統整。觀光署、地方政府、農業部、原民會,各拿一筆預算,各搞一套活動:小鎮漫遊、地區補助、特色商圈、文化比賽……看似百花齊放,實則各自為政。背後的動機,不是為了真正發展觀光,而是選舉綁樁與消化預算。錢花得漂漂亮亮,績效報告也寫得洋洋灑灑,年底人人甲等,大家開心,但效果如何?沒人知道。

更根本的問題在於,主管全國觀光政策的觀光署,其署長往往來自交通體系,卻缺乏觀光專業。現任署長周永暉同樣出身交通運輸領域,試問,這樣的人選,真的了解觀光產業的實務運作嗎?說不定隨便找一位帶團經驗豐富的導遊,甚至經常出國自助旅行的背包客,都還更具敏銳度與務實性。

晚清名臣曾國藩曾評兩位門生:「李鴻章拼命做官,俞樾拼命著書。」在台灣,能升上署長層級的公務員,做官的本領自然不差,但可惜多半只學會了李鴻章的「為官之道」,卻無半分「東方俾斯麥」的決斷與膽識。近日傳出,周永暉竟為已退休的長官出手,動用署掌職權向業者開罰,若消息屬實,這位署長不僅會做官,恐怕還「頗有魄力」。

但講到魄力,還得提一件事,日前環境部長彭啟明宣布,全台旅宿業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觀光署也附和響應。可問題來了,周永暉什麼時候跳槽到環境部了?一次性用品禁令對旅客帶來多少不便,觀光署心裡沒數?若真有魄力,不妨學學日本,宣導業者,至少設置公共取用區讓旅客免費自取。但觀光署有何作為?這時候的魄力又去哪了?

數據會說話,台灣虎航日前公布2024年營收達164.23億元,年增51.7%,創歷史新高,靠的正是日本線大賺特賺。虎航賺得越多,就越說明國旅的慘況。國人寧可花機票錢飛去日本,也不願留在台灣旅遊。國旅只剩不便出國的長輩撐場,靠各縣市補助辦「里民自強活動」才能勉強存活。若觀光政策只剩撒錢補助、毫無長遠規劃,那麼老實說,乾脆找顆西瓜來當署長,反正也差不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