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NN 新聞網
新聞大追查
  • FTNN 新聞網 Facebook 粉絲專頁
  • FTNN 新聞網 Youtube 頻道
  • FTNN 爆料投稿
【週六12~週日12】
鄉民監察院_每周二三
每周一周四_政治讀新術

陳世凱拚觀光把腦筋動到演唱會門票!歌迷怒吼「拜託部長不要亂搞」 中央再撒上百億做觀光新亮點真有必要?

發布時間:2025/11/16 07:00

記者盧逸峰/綜合報導

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宣布台灣要以觀光立國、將觀光打造為兆元產業,然而今年「觀光逆差」比去年更嚴重,觀光逆差在今年前9個月就超過800萬人次,差距之大反映民眾的現實選擇。為此,交通部連番提出100億打造國旅新亮點建設、新一輪的國旅住宿補助方案,交通部長陳世凱甚至把腦筋動到熱門演唱會門票,拋出「保留部分演唱會門票給外國旅客」的概念,希望藉由熱門國際藝人演唱會吸引觀光客來台,卻引發另一波爭議,讓歌迷氣炸直呼「拜託部長不要亂搞!」

交通部長陳世凱拋出「保留部分演唱會門票給外國旅客」的概念,希望藉由熱門國際藝人演唱會吸引觀光客來台,歌迷氣炸直呼「拜託部長不要亂搞!」(圖/記者盧逸峰攝)

事實上,國旅被詬病的問題一籮筐,包括房價過高、住宿品質參差不齊、老街的特色消失、交通問題等等,卻只看到政府還要撒錢做治標不治本的工作,沒看到具體這些痛點的改善方案。同時,原本就搶翻天的演唱會門票、甚至還有黃牛問題未解決,未來恐怕更難買,恐怕會讓黃牛更囂張,這樣的政策方向,人民會買單嗎?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觀光署數據統計,今年國旅需求持續疲弱,出國旅遊則屢創新高,觀光逆差在一至九月已達 805 萬人次,台灣旅客並非不願意在國內消費,而是國內旅遊在價格、體驗與品質上,難以與出國相比。當國旅的吸引力不足時,補助短暫刺激得了人潮,卻很難改變市場趨勢,是否有其效益,需要審慎評估。

陳世凱日前透露,政府正研議以演唱會帶動國際觀光,初步思考方向包括補助大型國際藝人來台開唱,並保留部分票券給外國旅行社,用於吸引國際旅客來台觀光。明年為第一年實施,目標邀請兩至三組國際級藝人來台。陳世凱指出,許多知名歌手來台開唱都能帶來明顯觀光效益,例如韓星 GD 近期演唱會就帶動大量人潮,他希望台灣能被更多巡演納入版圖,仿效新加坡、韓國等地,讓文化活動與觀光相互加乘。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政策消息曝光後,引發民眾強烈不滿,質疑台灣粉絲已夠難搶票,還要留部分票券給國外旅客,巡迴演唱是給當地粉絲的福利,卻不尊重本國人權益;歌迷更點出眾多亂象,包括住宿費用漲翻天的政府卻不管,黃牛問題已經很猖狂,可以不要再添亂嗎?

黃捷認為,粉絲經濟的核心就是寵粉,「把粉絲擺C位」,這才是政府想搭上演唱會熱潮應該思考的方向。(圖/翻攝臉書)

交通部的攬客新措施連綠委都不挺。民進黨立委黃捷直指,她已經收到許多追星人來訊表達不滿,她也重申,演唱會帶動觀光的方式有百百種,不應該建立在犧牲我國粉絲權益之上;粉絲經濟的核心就是寵粉,「把粉絲擺C位」,這才是政府想搭上演唱會熱潮應該思考的方向。

高雄近年因多場國際演唱會確實帶動觀光,住宿、餐飲、交通皆受惠,呈現短期且明顯的效應。然而這類活動多半集中於少數城市、少數檔期,效果難以持續性,也不易複製到其他地區。演唱會能成為觀光的一環,但若成為主要政策構想,外界便會質疑政策是否本末倒置;更何況,台灣演唱會長期存在黃牛猖獗、售票平台不透明、票券稀缺等問題,粉絲對於本來就很難取得的門票敏感度極高。這些問題不先解決,政府再提出「保留名額給外國旅客」,自然會點燃民眾怒火。

與此同時,行政院宣布將編列上百億元打造「觀光亮點計畫」,加強觀光建設、主題式景點、南北旅遊軸線吸引旅客。但這些計畫與交通部同步提出的國旅補助政策,給人的印象仍是依賴補貼與硬體建設來刺激人潮。過去幾年,無論是陸客銳減、疫情封鎖、或是民眾消費習慣轉變,政府的第一反應幾乎都是「補助」。補助能紓困,但無法改善結構問題;補助能帶動短期人潮,卻不能提升旅遊品質。當國旅似乎永遠要靠補助才能勉強維持熱度,民眾對政府「撒錢求觀光」的耐性也逐漸下降。

當國旅核心問題未解,投入上百億打造景觀工程,是否真能扭轉旅遊意願?住宿價格近年普遍攀升,部分旅宿在假日大幅調高房價,甚至因應消費者多次查詢使用調價演算法,提高單次旅遊成本;部分旅館以環保為由減少備品,卻未因應調整價格或提升服務,引發消費者反感;近年也有許多遊客發現,到各地必逛的老街、商圈、夜市賣的東西越來越像,同質性高失去在地特色;大眾交通銜接困難,一旦離開主要都會區,要前往景點若不自駕就要花費許多時間成本在換車,諸多問題卻沒看到政府提出明確的改革手段。

總統賴清德日前也在台北國際旅展開幕典禮上化身「業務員」大力推動國旅。(圖/記者盧逸峰攝)

值得注意的是,總統賴清德日前也在台北國際旅展開幕典禮上化身「業務員」大力推動國旅。他指出今年連假多、經濟持續成長、社會支持政策讓家庭負擔下降,加上明年減稅擴大,可支配所得提升,因此民眾「有錢又有閒」應多多觀光;賴清德也坦言,若觀光品質差不多、花費差不多,國人自然更傾向出國,看似要讓政府即將投入上百億的觀光亮點計畫更合理。

當政府一方面提出百億計畫、一方面再度啟動各類補助,如平日旅遊補助、生日住宿金抽獎等,雖然目的在維持旅遊市場熱度,但補助結束後人潮冷卻的情況幾乎每年都重演,顯示補助並未提升市場體質,而是問題延後浮現。

觀光逆差擴大,國人寧願出國旅遊也不願響應國旅,這不是透過口號或補助即可扭轉;若政府只著眼於擴大建設與活動誘因,而不從旅客實際感受出發,國旅便難以脫離「旺季靠補助、淡季更冷清」的循環。當旅客已經用行動表態,政策若仍停在治標層級,再多的預算也難以真正扭轉國旅體質。

您已閒置超過五分鐘,請點擊右上角關閉按鈕

不能錯過的資訊

top